全球掀起元宇宙投資風潮。「元宇宙的世界裡,網路生活與現實生活的界線快要消失了。」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用一句話形容元宇宙,「未來打開Google Map,可以一直點下去,一鏡到底,最後買下商店裡的貨品,可以與他人交換,甚至可以賺錢。」
元宇宙有如一隻大象,大家看到的部位不同,充滿不同想像空間。簡立峰接受《風傳媒》視訊專訪時指出,目前的網路是2D,以平面為主;下一代網路是3D,呈現的是立體空間,大家對下一代網路世界的想像,稱為「元宇宙」。元宇宙搭配web3.0,把資訊流變金流,web 3.0是去中心化概念,提升金流的安全性,提供了發展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的空間。
簡立峰專研中文資訊檢索,曾任職中央研究院、台大資訊管理系,並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技術顧問;2006年成為Google台灣第一位員工,2020年1月從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職位退休。當年Google主管對簡立峰說,「讓我們在台灣一起改變世界!」簡立峰心想,「這怎麼可能?」如今,他說,「有了網路,在台灣可以做全世界的事,當然可以!」
簡立峰退休後主要關注新創事業,每天的行程依然排得滿滿的,目前擔任新創事業appier獨立董事、iKala董事。
元宇宙的世界 年輕人邊玩遊戲邊賺錢
「在元宇宙的世界裡,年輕人可以邊玩遊戲,邊賺錢。」簡立峰指出,「元宇宙的時代,改變了大家對經濟的想像。例如,祖父母那個時代,農家種田,粒粒皆辛苦,他們認為這就是經濟;爸爸那個時代,開工廠發展製造業,他們認為這是經濟;到了兒子的時代,躺著玩遊戲就可以賺錢,這是元宇宙新經濟。元宇宙的世界可能來得很快!」
在元宇宙的世界裡,虛實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簡立峰指出,目前大家打開Google Map,點進去看到的影像是舊的,並非及時的影像,未來可以一鏡到底,這不得了,你可能分不清楚何者為虛擬,何者為真實?
回顧網路的發展,簡立峰指出,30年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提出資訊高速公路的理想,只要手指點一下,想找的資訊就浮現了,這樣的理想大約花30年才實現。有關元宇宙沉浸式的體驗,一鏡到底的概念,目前技術上可行,但成本仍高,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才會到達成熟期。
NFT拍出天價 狂熱期後將進入冷靜期
科技的發展通常經歷4個階段,簡立峰指出,從概念期、狂熱期、冷靜期到成熟期等。1990年代網際網路剛萌芽,處於概念期,接著是狂熱期,吸引大量投資,2000年發生網路泡沫,淘汰一些網路公司;到了2010年,有些網路公司成功了,規模遍及全球,變得成熟了。目前元宇宙的發展處於概念期,引發各界狂熱投資,有些技術應用可行,有些不可行,可能要經歷30年趨於成熟。
(相關報導:
名人真心話1》「30年後每年新生兒不到5萬人」 簡立峰獻策解救人口懸崖危機
|
更多文章
)
有數位藝術家的作品取得NFT商品著作權,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以天價拍出,相當新台幣19.5億元,連熱愛收藏藝術品的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都感嘆,看不懂!簡立峰認為,「這些NFT數位藝術品在稀有性的情況下,正處於狂熱期,一段時間過後,終究會回到冷靜期。如果從20-80原則來看,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因稀有性而造成的財富增加,少數創作者會取走多數利益,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元宇宙新經濟。」
簡立峰(右一)與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等人,在智慧台灣計畫論壇台上自拍。(資料照,尹俞歡攝)
元宇宙帶動硬體需求 台灣是得利者
元宇宙新經濟,台灣有何利基?簡立峰指出,「台灣的硬體產業強大,元宇宙會使得對硬體的需求增加。從這個觀點看,台灣是得利者。不過,從另一個觀點看,元宇宙最大價值在應用與軟體平台,台灣過去在這方面不擅長,原因是台灣距離全球最大的市場如美國、中國相當遙遠,台灣較缺乏國際市場行銷經驗。」
數位經濟沒有國界,為何說台灣距離美國、中國很遙遠?簡立峰說,各國有了網路之後,大家的優勢是一樣的。台灣數十年來發展代工產業,做的是B2B,較缺乏的是產品創造力與銷售力。發展B2B和B2C基本上有很大不同,你必須熟悉國際行銷,這是台灣代工產業較欠缺的。這是新創事業appier、Gogoro的突破點,必須有足夠的國際行銷人才。台灣必須克服這些的弱點。
其次,「打造元宇宙新經濟,必須創造話語權,但台灣以往較不擅長。」簡立峰說,「元宇宙進入百家爭鳴時代,各種平台紛紛出現,有點像網路剛開始時,例如Yahoo是一個portal,你在Yahoo上被看到,就可以讓全世界看到。所以選擇適合發展的平台很重要,在上面可以創造很多應用,同時要有很強的行銷能力,讓更多消費者來使用。」
元宇宙平台大者恆大 須打國際盃
「元宇宙平台類似數位國土。」簡立峰指出,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小宇宙,打造元宇宙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也要獲得龐大消費者的支持,就像當年阿里巴巴、騰訊由中國數億消費者支撐起來。即使微軟、臉書投入了龐大資金打造元宇宙平台,未必保證成功。「網路世界大者恆大,台灣若要靠2000萬人口支撐一個平台,是不夠的。所以,元宇宙平台一定要打國際盃。」
為加速數位轉型,行政院今年將成立數位發展部。簡立峰直言,「政府成立數位發展部,當務之急是進行內部整合,建立與各部會的協調模式與工作權責,建立妥善機制,越快越好。」
成立數位發展部 先要做好內部整合
「各界對數位發展部有不同期許,坦白說,這比元宇宙複雜多了!」他說,「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並非今天成立數位發展部,明天數位經濟就像變魔術一樣馬上發展起來。」
以Uber為例,簡立峰指出,Uber屬於交通事業,也是軟體產業,也有數位金融,每個部會都可以管Uber,但事實上沒有部會想管,成立數位發展部之後,類似Uber這樣的問題可以由數位發展部來負責,但是反過來看,針對這類的問題,其他部會以後是否就不管了?此外,一般民眾可能不清楚,以後如果遭遇類似Uber這樣的問題,究竟是向數位發展部陳情,或者向交通部陳情?
《數位發展部組織法》預留上百名額可以聘用數位科技專業人才,不必具備公務人員資格。簡立峰指出,這在政府單位是一個有創意的突破,但未來是否能在第一波就延攬到民間高手?民間各種機會很多,創意人才為何要進入政府部門?如果這些人要求遠距工作,政府是否能夠提供這樣的環境?民間與政府之間存在許多鴻溝,必須想辦法縮小。
遠距工作成趨勢 政府應建立數位簽章制度
疫情期間,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多採取遠距工作,簡立峰指出,出席人員簽到或領取出席費,國際上多數採用電子簽章,已有一家新創公司DocuSign專門提供電子簽章雲端服務;不過,在台灣,電子簽章尚未普及,政府必須修法賦予法律效力。
簡立峰以新創事業appier為例,董事會成員來自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國和台灣,召開董事會時採取視訊,採用電子簽章很方便,否則光是簽名就要大費周章。
對於未來的數位發展部,簡立峰認為,「第一任數位部長要非常熟悉政府的運作,邊穿衣服邊改衣服的困難度很高,光是把組織的結構與運作模式建立起來,就已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