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給大學生的你:用四年盡情揮灑創造屬於你的價值

進入大學還是十分徬徨?可以思考「你想怎樣走出校門」...(圖/CC0授權@pixabay)

「你會希望,畢業那天,走出校門時,面對的是徬徨,還是希望?」

我也是個年輕人,大學畢業才兩三年,常常會回學校跟學弟妹談談天,唬爛個幾句。我發現很多學弟妹遇到最大的徬徨,是出社會的恐懼,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是,今年經濟成長保1都沒有,到處都在講大學生22K魔咒,甚至過幾年回母校時,自己系所還會不會在都不知道,聽起來好像滿悲觀的。

不要只用一張紙證明你

這該如何是好呢?很多人入學擔心一件事情,我會不會選錯科系?我的學校會不會不夠好?該不該轉學轉系?要不要繼續讀研究所?大家常常在意的是,四年後畢業,拿到的那張紙上,寫著什麼字,這滿值得思考的。

是不是個人才,不應該只用一張紙證明。那張紙只會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有關係,因為在你無法證明所擁有的能力前,只能透過那張紙描述自己。在業界四五年後,哪裡畢業就不重要了,反而是看在自己領域的表現。

所以這個命題的反面是:當你可以證明你自己的能力時,這張紙就不會是最重要的了。問題是:「該怎麼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實,22K不是不能突破的魔咒,社會本來就是金字塔結構,一定有最基層、中階跟高端。有人拿低薪,但同時也有人走在高端,如果不能證明自己配得更高的薪水,人家為什麼要給你更多。

如何補足自己的不足

這樣說起來,我們就要創造超越那張畢業證書的價值。從供需的角度看,思考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而自己跟那個標準差多少。舉例而言,有人說大學教得跟實務界差太多;然而,大學不是個工廠,製造就業人才,而是個平台,一個寶庫,可以盡情挖掘。

就算不是資工系,計資中心也有開很多程式的課程;不是日文系,也可以選修日文;不懂文創,人文學院大門都是開的。就算倒楣學校都沒有,也可以上網看youtube自學。

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但是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就開始等畢業了。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像灌香腸一樣,一直把東西灌到學生腦袋,當學生真的自由了,到了一個可以無限暢飲吃到爽的把費時,卻不知道自己要吃什麼了。

大哥,讀大學很貴呀,學費生活費加一加100萬都跑不掉,這樣沒榨乾這個寶庫只求順利畢業不是很浪費嗎?想想要揹學貸,打工賺生活費,如果沒有把他利用到超過這一百萬投入的價值,這機會成本算起來不划算啊,冤啊!但回頭想想,這四年真的有把大學讀到超過這一百萬的價值嗎?

人家要什麼 你就給什麼

講完榨乾學校資源以後,回來談談企業要怎樣的人。人家也不是慈善事業,開公司就是要賺錢,也沒這麼佛心要培訓新人,培訓完跑了不就虧大。所以企業要的是有即戰力的人,可以馬上派到戰場去的幫我賺錢的。

當可以證明自己能力可以馬上為公司帶來獲利,能證明自己價值,就不怕人家看不到我們。證明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大學四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這個成績單不是學科上面幾分,而是你做了些什麼事情,能證明你的價值。 (相關報導: 那些卡通人物長大以後:小丸子離婚了,跟小玉久未聯絡,直到…… 更多文章

先思考,希望未來投出的履歷上會用什麼怎樣描述自己。領導力?也不能空口說白話啊。小時候當過班長?這拿不上檯面,那怎樣拿得上檯面呢?社團參與就是不錯的方法,但是一堆人都在搞社團。那就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路線,哪裡比別人屌,可以讓我們脫穎而出。比如如果我是攝影社,全台灣每個大學都有攝影社,大家都在辦攝影展,攝影比賽,但你的差異化在哪?你就可以把他搞到全國知名,同樣的事情做出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會是你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