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台灣的口罩供不應求,為了穩定口罩產能,經濟部可說是「全部總動員」。經濟部內包括1個部長、3個次長每天早午都要開工作會議;口罩的製造由工業局負責,之前由超商物流配送口罩時,則是由商業司負責督導,現在要全力拉高口罩的產能,經濟部也請紡織所派駐人員到各工廠駐場了解狀況。
談到目前的口罩產能,經濟部官員舉例,以前一個工廠可能有4條產線,但可能只開2條,此次政府請工廠全力協助時,發現有些機器運作不順或是故障,所以產能有些起起伏伏。該官員指出,目前本周是日產320萬片,現階段有工具機業者幫忙調校機器,甚至提供技術人員維修機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維持本周320萬片的目標,下周390萬片、下下周460萬片的目標都沒有改變。
同時,行政院在1月31日拍板政府投入1.8億自建62條口罩產線,將最大日產能自目前的400萬拉高到1000萬。據了解,新的產線是慢慢上線,先建置好的產線就會持續一條一條上,包括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有持續關心。甚至由於國軍提供人力協助加速口罩的產能,經濟部長沈榮津在今天遇到國防部長嚴德發時也當面致謝。
自建口罩產線未來如何運用?
增加的口罩產線目前規劃幾個重點,經濟部官員說明,原本衛福部就有口罩的戰備儲存,口罩廠商持續產製,政府也會收購為戰備儲存,期盼比此次原有的4500萬存量再多更多。出口的部分,台灣過去出口的量不小,大約70%出口給日本,此次武漢肺炎疫情結束後,全世界的消費習慣會改變,讓台灣出產口罩給世界。內需的部分,過去量也很大,不過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或許未來可以改變,同時因為公家醫院原本就有固定的使用量,數量也不小,也會鼓勵醫療人員多用國產口罩。 (相關報導: 全台負壓隔離病床僅1100床!女醫發起醫護連署 拒絕無限制包機返台 | 更多文章 )
經濟部官員說明,上次SARS疫情爆發時,台灣的口罩日產量只有幾十萬,最多時大約200萬片,如果放到現在來看,絕對不夠,因為現在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所以口罩的重要性也逐漸增加,應該會變成民眾普遍的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