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科技時代的我們,打字幾乎已經取代手寫,做報告、寫程式都已少有人用手寫來記錄,可是你知道實際動手寫卻能活絡自己的腦部系統,並提身效率嗎?
許多作家、詞人甚至是編劇家都會在床邊擺筆記本,方便隨時抄下突然冒出的歌詞或靈感,因為網狀活化系統還可以叫人的潛意識開始工作,快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如何正確地活用手寫,成為最有效率的人!
幾乎從文字發明以來,人類就會列清單了,但如今科學證據指出,寫下清單比記在腦中好,甚至比輸進電子產品好。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帕姆.穆勒(Pam Mueller)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丹尼爾.歐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指出,跟用鍵盤打出清單的學生相比,用筆寫下清單的學生記得更牢,也對待做事項更有概念。
原因何在?實際動手書寫能刺激一塊稱為「網狀活化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的腦部區域。網狀活化系統把資訊分為「即時讀取」與「深層儲存」,標示出該擺在前面的重要資訊。
此外,網狀活化系統還負責叫潛意識開始工作,所以你會聽到許多作詞人和編劇在床邊擺筆記本,以便抄下半夜冒出來的歌詞或靈感。
不過為了充分發揮功效,清單必須列得巧。你可以直接拿出紙筆列下一堆待做事項,但除非掌握幾個要領,否則效率很難提升。

現在看以下的敘述像不像你?你列出八到十個待做事項,然後一大早從最簡單的開始著手,想藉此提升幹勁,複雜棘手的事項則留待稍後再做,例如:喝完咖啡、吃完午餐或等三點有一大段空檔再做。
這是人之常情。問題只在於這樣行不通。你很可能忙了一整天,做完一件又一件事,結果卻沒處理到最重要的事項,隔天因此很有壓力,覺得進度落後了,雖然你已經忙得天昏地暗了。
不是列完就好!訂定順序更重要
如同先前所說,重點是明白成功人士不見得做了更多事情,只是做了更多重要的事情。現代人十分忙碌,想做完所有事情根本是天方夜譚。成功的關鍵是區分輕重緩急。這也許是多數人最常忽略的一點,導致「瞎忙」與「高效」的天淵之別。絕頂成功人士從來不會一天就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每天都會做完最重要的事情。
無論你再有條理、有效率跟有精神,你永遠無法一天做完所有的事情,這目標訂得太高了,但你可以下定決心永遠都從最重要的事項開始著手。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策略」有助達成這個目標,方法是養成好習慣,前一天約花五分鐘列出隔天要優先處理的事項,但不是列出長長的一大串,而是依輕重緩急扼要列出幾項就好。
清單的第一部分稱為「三件重要事項」。如同名稱所示,你列出隔天需要完成的三件重要事項。此外,你要分別列出預計完成的時間。我們得在此提醒,這些事項不是包含許多步驟的整個大案子,而是大案子底下的個別具體任務。重點是你列的事項不僅重要,展現出企圖心,而且還要務實,有辦法在當天完成。每天獲得小小成功,足以累積重大成就。 (相關報導: 再忙也要抽點時間看書!暢銷作家列7本現代上班族都該讀的好書,你看過幾本? | 更多文章 )
每天最核心的任務是什麼?一天一天累積,成果很驚人
清單的第二部分為「一件必做事項」。你列出三件重要事項之後,再從中選出「一件必做事項」,做為隔天最關鍵的重頭戲。心理學家B.F.史金納(B. F. Skinner)在1930年代開創量化行為分析,如今許多這類研究指出,你大概每天都會直覺感到,一旦開始投入某項工作或專案,比較容易一直繼續做下去。這如同物理學的慣性定律,只不過是發生在人身上:活動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活動,休息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休息。激發行動的最佳方式是鎖定一件事,然後就是去做。列出最重要的事項能激發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