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貝兒會愛上綁架她的人?從電影《美女與野獸》看愛情裡最值得討論的3大主題

在《美女與野獸》中,貝兒喜歡野獸有幾個關鍵原因,你知道為什麼嗎?(AP)

在傳統或早期的愛情故事裡,通常都是男人馴服女人,但《美女與野獸》這個故事是透過愛情,以貝兒這個喜歡讀書的女性,讓野獸轉變為一個關心別人、會為別人犧牲的角色。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反向的馴服作用,《美女與野獸》比較具有女性中心、女性自主的意涵在其中妳怎麼樣可以獨立,甚至不是做一個被動者,而是作一個主動者去馴服男人。

雖然這個故事跟〈丘比特與賽姬〉一樣,也是一個以限制行動做為開端的愛情故事,同樣有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影子,但最終《美女與野獸》的男女主角能夠讓這段關係有個好的結局,是透過相處、彼此認識,突破外在與外型的限制,有愛情的力量,也有女性主動的力量與角色。

這一段落提到的《美女與野獸》主要依據二○一七年迪士尼的電影版本,因為時間較近,一般人對這故事的概念也大多來自於此,而且二○一七的電影版也更加呈現了女主角貝兒的個性與力量。

愛是同中求異,還是異中求同?

在討論《美女與野獸》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社會心理學或人際關係社會學常提到的「相似論」(Similarity)與「相輔論」(Complementarity)。這兩個理論是在探討:你要跟自己類似、喜好接近的人在一起,還是跟自己差別比較大的在一起?看到這裡你就知道社會學其實沒救了,因為這是五十五十,跟丟銅板一樣嘛!

相輔的概念來自於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對立物相一致,最美麗的和諧來自對立,所以美女跟野獸在一起也是一種對立,是種反差;反差的效果越大,有時候越吸引人。

所以說得細緻一點,兩個人剛開始認識的時候,「相似」是很重要的,因為你跟他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才會想跟他在一起。然後等到兩個人走入關係之後,如果希望這段關係長久,你要慢慢學會去欣賞、接納他跟自己互補的部分;如果永遠只執著要求彼此相似,你大概只會把這段關係搞到破裂吧!

在《美女與野獸》中,貝兒喜歡野獸有幾個關鍵原因,一是她喜歡看書而野獸也喜歡看書,這就是「相似性」(但貝兒不喜歡加斯頓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加斯頓不看書)。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中描述同志發現自己性向的過程。(美聯社)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美聯社)

另一個則是貝兒生病時,野獸照顧她。在故事裡,這是喜歡一個人才會去做的事嘛,又不是他的職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脆弱或生病時會愛上陪伴者,因為被照顧會讓人產生一種「啊,你對我真好」的感覺。

只是在很多情況下,照顧是出於同情或職業,並不是因為出於愛。有些人就是因為人家對你好,誤以為別人愛上自己,把全部感情如潮水一般地湧向對方,最後把對方嚇到,這也是很常見的故事啊。

那麼為何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因為他缺乏愛、期待愛,但不知道有時人跟人之間的善意不一定會發展為愛情。其實愛很廣泛,那種照顧、幫助可能是做為一個朋友的關懷,還不到對你這個人的愛。我們通常會對一個情境有感,比如看到路邊有個人很需要幫忙,就去幫忙;但那還不是愛啊,因為你還不認識那個人。 (相關報導: 為什麼無法離開傷害我們的伴侶?4個患上愛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原因 更多文章

至於如何區別善意與愛情,還是需要理性觀察啦!感性與理性在一段關係中都是互相的,我認為一個人的感情處理好了以後,也就會比較理性一點。要是感情沒處理好,理智都是用來騙自己跟騙別人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