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4位總統候選人,卻僅有民主黨的希拉蕊及共和黨的川普登上全國電視辯論舞台,美國選舉制度設計不利小黨,但多年兩黨惡鬥讓民心思變,第三勢力今年頗具左右選情能力。
對美國的第三勢力而言,今年雖依舊當選無望,卻有最好的壯大機會,而美國兩黨政治行之有年,關鍵在於選舉制度「贏者全拿」的設計,讓全國性的選舉中,幾乎必須是兩黨其中之一才有可能當選,無黨派的聯邦參議員桑德斯,為實踐理念,因此加入民主黨的初選,與希拉蕊競爭。
同樣的,美國國會選舉制度也不利於第三勢力,聯邦參議員是每州兩席,多數州是共和及民主兩黨各占一席;聯邦眾議員則是每個選區單一席位,除像桑德斯來自規模較小的佛蒙特州,其他地區難有小黨生存空間。
在白宮寶座選戰中,第三黨候選人近年來屢戰屢敗,卻發揮了攪局作用,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就是2000年總統大選。

綠黨2000年提名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納德(Ralph Nader)獲得2.7%普選票,尤其是在佛羅里達州獲得9萬多票;而民主黨總統提名人高爾在經歷長達1個多月的重新計票後,最終僅以537張普選票在佛羅里達州以些微之差敗給小布希,佛州的25張選舉人票,成為小布希得以較少普選票數卻贏得白宮寶座的關鍵,如今,佛州選情依舊膠著,不少民主黨支持者擔憂往事重演。
環顧今年選戰,外界預料,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強生(Gary Johnson)與綠黨總統候選人史坦(Jill Stein)依舊不可能入主白宮,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左右誰能入主白宮的影響力,較過去都高。

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最新調查顯示,57%的美國人表示,有必要出現強大的第三黨,2012年時,46%美國人持這一觀點,調查認為,這和今年兩大黨候選人的不受歡迎程度都高不無關係。
路透在辯論後的最新民調顯示,希拉蕊和川普的支持度沒有太大變化,在可能投票的選民中,希拉蕊以43%領先川普的38%,兩者之間相差僅有5個百分點。
強生和史坦在2012年都參與角逐白宮的競爭,兩人競選期間的支持度加起來,始終維持在約1%;今年,兩人支持度相加,都一直維持在約10%上下。
強生近來受媒體訪問時,雖然講出「不識阿勒坡」、講不出「敬佩的外國政治領袖名字」,但是不少主流媒體仍將他與2008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林相提並論,而且在Real Clear Politics最新民調的支持度,僅由9%降為7%,一向支持共和黨提名人的《芝加哥論壇報》,這次更放棄川普,公開力挺他。
RTthis#BreakThe2PartyTrap Vote your conscience #Vote3rdParty #VoteGreen #JillStein #Bernie #JillNotHill #DumpTrump pic.twitter.com/VlrT5ZFIxS
— Echo | Vote Green (@EhhcoG) 2016年10月2日
曾是共和黨人的強生擔任過兩屆新墨西哥州州長,而史坦的選舉經驗也不少,屢敗屢戰的她在2012年的總統選戰中得到46萬9501票,約0.36%的得票率;史坦今年再度參選,對綠黨而言,更重要的是,若能跨越5%得票率門檻,「輸也算贏」,這將能讓綠黨獲得公共競選補助金,對小黨而言,得以解決最實際的募款問題。 (相關報導: 美國總統大選》賭爛票看過來!美國第三大黨提名前州長強生參選 | 更多文章 )
穩定的兩大政黨體制,美國已行之百年,僅在建國初期有聯邦黨、輝格黨和民主共和黨人當選總統,從19世紀下半葉起,白宮寶座不是共和黨,就是民主黨人當家;而今年的驢象之爭誰能出線,第三勢力能順勢飛躍多高,都可能對希拉蕊或川普入主白宮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