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越南共和國看台灣

越南共和國博物館,位於南加州小西貢,是為了紀念1955年到1975年之間的越南反共將士而建。從越南共和國陸軍官兵的M-1鋼盔、草綠色軍裝還有在天空中飛舞的UH-1直升機來看,或多或少能看到同一時期中華民國國軍的影子。中華民國與越南共和國這對難兄難弟的關係,並非始於越南戰爭,而是更早的辛亥革命時代。(許劍虹提供)

位於洛杉磯橘郡(Orange County)的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是除了越南本土外全球越南裔人口數量最多的地方。根據人口普查,在這座俗稱「小西貢」(Little Saigon)的城市裡,約有36,058名越南裔人口,占總人口的40.2%。不過這裡的越南人與本土的越南人有一個不同的身份,那就是他們都來自於1975年滅亡的越南共和國。

何為越南共和國?套一句通俗的說法就是存在於1955年到1975年的「南越」(South Vietnam)。越南共和國與1948年成立的大韓民國,還有1949年後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一樣,同屬冷戰時代接受美國政治、經濟與軍事援助的亞洲反共國家。同樣遭遇共黨集團叛亂的歷史背景,讓這三個亞洲國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處於分裂狀態。

越南共和國與大韓民國、中華民國的最大差異,在於這個國家已於1975年4月30日當天正式滅亡。許多不願接受共黨統治的南越子民,紛紛投奔怒海流亡海外。今天定居於「小西貢」的越南裔美國人,絕大多數都是當年流亡到美國的南越軍民或他們的後代。他們浪跡天涯的經歷,幾乎就是龍應台《大江大海》一書中遷台外省人故事的翻版。

但是因為南越子民沒有一個台灣可以落腳的原因,他們的故事又比外省人更加淒涼,只能寄人籬下成為真正的「亡國奴」。但是也因此,南越難民與他們的後人更加珍惜民主自由的可貴,直到今天還堅持懸掛越南共和國的黃底三紅線國旗。這點猶如許多今日在台灣,或者旅居美國的中華民國抗戰老兵一樣,讓筆者相當佩服。

利用此次返美的機會,筆者與《中國百年陸軍軍服》作者吳尚融,還有過去在洛杉磯讀大學時認識的好朋友施智揚特別選在3月17日前往「小西貢」,參觀當地的越南共和國博物館(Museum of the Republic of Vietnam),試圖從南越淪亡的歷史中,找尋一些今天可供台灣參考的教訓。究竟1949年後的台灣與1955年後的南越有哪些異同?台灣又該如何避免南越淪亡的悲劇,都將在此篇文章中向各位讀者一一介紹。

20190628-許劍虹觀點配圖(許劍虹提供)
訪問越南共和國博物館的吳尚融,向海軍出身的館長贈送一本《中國百年陸軍軍服》著作,希望能延續自由中國與南越流亡人士的革命情感。相信未來南越人後代造訪博物館,看到吳尚融的書時,不只能看到60年代兩國陸軍的裝備何其相似,也能知道來自台灣的我們沒有忘記他們。(許劍虹提供)

越南共和國博物館

位於「小西貢」的越南共和國博物館,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從南越角度瞭解越戰歷史的必去之處。這是一棟上下兩層,一樓為演講廳,二樓為展覽廳的小規模博物館,既沒有北越的「共產革命」史觀,也沒有好萊塢電影中的大美國主義。在這裡,我們能瞭解反共的越南人如何看待共產革命,還有他們如何評價幫助他們抵禦北越入侵及鎮壓越共叛亂的美國。

從長遠的歷史來看,越南共和國可以追溯到1802年成立,於1883年起成為法國保護國,然後在1945年滅亡的越南阮氏王朝。1945年3月,佔領越南的日軍一度扶持阮氏王朝末代皇帝保大成立領土範圍橫跨南北月的越南帝國。可是伴隨著日本戰敗,還有共產黨領袖胡志明的趁勢而起,保大皇帝於1945年9月宣佈退位,阮氏王朝正式結束。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從大陸禁演《八佰》談起 更多文章

試圖捲土重來的法國殖民統治者與胡志明領導,簡稱「越盟」的越南獨立同盟爆發戰爭。為了迎合戰後「去殖民化」的潮流,法國於1949年6月14日扶持保大皇帝在西貢成立越南國。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統治範圍只涵蓋北緯17度以南的越南國土,而且還是法蘭西聯邦的成員,在民族主義上難以與胡志明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