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雕鑿中發現到石頭的原始本質,順應它,並非是在雕塑去除的過程中破壞它,反而是從一雕一鑿中感受到過程的中心結構,實質慢慢的浮現。」石雕創作師劉庭易感性地說。
對於藝術,劉庭易真摯而執著。他崇尚自然,縱情山海,遍登臺灣百岳。對他而言,大自然就是他的工作室,自然不但提供雕塑材料,也是創作靈感蘊育之處。他將登峰臺灣山岳所見壯闊景色產生之震懾與感動化為作品,以雕塑作品還原山景,重現山岳、晨曦、稜線內在的模樣。
彰化生活美學館即日起至4月12日,於第一、二展覽室舉辦「岳。形。質。琢—劉庭易2020雕塑展」。劉庭易在全國美術展競賽連續三年得到一銀二金,榮獲最高榮譽「免審查獎」的肯定,藝術成就斐然。本次個展,劉庭易集成歷年全國美術展的得獎參展作品,一饗大眾。
本次的展出作品分成四類:「山行・山形」系列是全國美術展得獎作品,將高山所見景象轉化成立體雕塑,素材有石材、木材、陶和鐵;「森林・森鄰」系列是木雕作品,以圖騰、符號、柱狀陳列視為林木,再配合種子造形,兩端尖銳與中間多孔觸角,吸納現場空間,呈現山林探險過程在內心留下神秘新境;「心海・星海」系列是石雕作品,表現微觀中的宏觀,透過鏤空營造空間的流動,形成宇宙、星空、銀河等宏觀場景;「巢繫・潮隙」是金屬作品,材料為鋼筋、鐵釘和舊鐵件,以廢鐵重新找回生命力,以立體表現素描架構和筆觸。這些都是老師近期全力以赴、嘔心瀝血的心血大作。 (相關報導: 復活節島巨石雕像得了「痲瘋病」?摩艾像被真菌覆蓋布滿白斑 島民全力搶救! | 更多文章 )

雕塑作品不僅是獨立物件,更是與空間環境的共同展演。歡迎大家親臨展場體驗作品深處流露的情感。開幕式訂於本周六14日,午後兩點三十分,於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展覽室舉辦,將由劉庭易親為賓客導覽,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藝術家小檔案:
劉庭易,1973年生,新竹竹東人,國立藝專雕塑科、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雕塑組畢業,南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在雕塑方面,木雕、石雕與金屬焊接等各種媒材都能靈活駕馭,也在攝影、陶藝、雕塑等多元藝術領域獲獎及展覽,才氣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