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拚命給愛,也不忘記要自由自在:《聽見花開的聲音》選摘(1)

在拚命給愛之前,她也要留一些些,好好愛自己。 (取自Pixabay)

念書時,她喜歡一個人上下學,不愛同學作陪。下雨天,她喜歡一個人騎車騎到很遠很遠,陌生的他方從來不叫她感到退卻,她害怕的是不能自己作主的囉哩叭嗦與拖泥帶水。

二十二歲那年,她才大學畢業,在建設事務所上班存了一點錢,趕上自助旅行開放的第一班列車,她隻身飛往峇里島。

那時候的峇里島,晚上沒電,四周一片又一片漆黑的稻田綿延不絕。她一個人,躺著看滿天星星,聽著蛙叫蟲鳴,自由自在,不必對誰交代。

整整七天,把自己放逐在一個世外桃源,她一點都不寂寞,她反倒覺得無比快活。

「如果知道下半輩子會住在印尼,人生第一次的自助旅行我一定不會選擇峇里島。」她說:「二十年來我去了幾百次峇里島,真是氣死人!」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庫塔沙灘(Kuta beach)的夕陽,是峇里島的著名美景之一,吸引無數觀光客駐足。(Roland@Flickr/CC BY-SA 2.0)
「如果知道下半輩子會住在印尼,人生第一次的自助旅行我一定不會選擇峇里島。」她說。圖為庫塔沙灘(Kuta beach)的夕陽,是峇里島的著名美景之一。(Roland@Flickr/CC BY-SA 2.0)

她和她先生認識了九年,一直到三十一歲才結婚。

他是一個美國人,年輕得志,才三十出頭就在台灣擔任美國上市家具公司的亞洲總經理。剛認識的那幾年,他到處飛,忙著到亞洲不同國家設立公司新據點,她在建築事務所也做得有聲有色,都快十年了,兩人才總算找到結婚的時機。

一開始婚後他們還分居兩地,直到他外派,她辭掉工作隨著他從中國、馬來西亞、印度一路短暫停留,最後才落腳在印尼。

「印尼是一個完全不可思議的國度。」這是她的開場白也可以是她的總結論。

「剛來印尼時我不快樂,突然沒地方跑沒事情做,讓我很惶恐。」她說:「我的鄰居是一個嫁來印尼的台灣女生,她的夢想就是不用出門上班,家事傭人代勞,閒閒沒事她可以整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我不行,因為我天生是一個勞動的人。」

她在台灣做建築設計,很忙,陀螺般打轉,一天二十四小時根本不夠用。來到印尼,沒公事催著她,沒家務等著她,甚至沒地方可以暢快趴趴走,她突然變成一個沒事做的家庭主婦,她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用之人」。

無用之人敏感、沮喪、易怒,有時還會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

賭氣似的,她埋頭做蛋糕做點心,天天做,分送給左鄰右舍。灶下爐前,水裡來火裡去,廚房的活還嫌不夠,她去健身房跑步,天天跑,直到有一天從跑步機上摔下來,撞到頭臉,昏倒送醫,醒來時一張臉腫得像發過頭的肉包子。

甜點(示意圖/Pexels@pixabay)
賭氣似的,她埋頭做蛋糕做點心,天天做,分送給左鄰右舍。(示意圖/Pexels@pixabay)

「你太太得了心臟腫大症。」印尼的醫生Dr. Lily神情嚴肅警告她先生:「很多運動員就是這樣暴斃的,很危險,她必須要絕對安靜,臥床休養。」

「這下更完蛋!」關在臥室,連傭人也不准進去,她形同遭到軟禁。然而,絕對休息沒讓她絕對好轉,她三番兩次發病被緊急送到醫院,有某些個時刻,她真的以為自己就要從此byebye說再見。

後來有朋友介紹一位荷蘭醫師Dr. Jeffrey。他要她接受跑步心電圖的測試,她跨上跑步機,一直跑一直跑,迅如猛兔,「還可以更快嗎?」醫生問。「可以啊可以啊!」她像是一匹脫韁野馬,氣也不喘向前飛奔。

「如果妳有心臟病,大概全印尼的人心臟都有毛病了!」Dr. Jeffrey悠悠地下了結論。 (相關報導: 「爸爸要失業了,怎麼辦?」:《失業教我們的事》選摘(3) 更多文章

雖說如此還是找不到真正的病因,依舊解決不了她的問題。她先生不敢讓她自由行動,小心翼翼囚她在家,一天一天繼續過著廢人般的貴婦生活。一年下來,她的體重直直掉落,剩下三十九公斤,整個臉只看見兩顆骨碌骨碌的大眼睛。後來她回台灣,來機場接她的媽媽和她擦肩而過,完全沒能認出她。一身瘦骨藏在寬大的中國服裡,她緩緩飄到媽媽面前,喊了一聲:「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