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發布的《傳媒藍皮書》預測中國傳媒產業未來整體格局時指出,未來幾年,新聞寫作機器人將被國內各大新聞媒體機構中普遍應用,機器人新聞寫作在整個新聞報導中所佔的比重將越來越大。
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合辦的「第七屆傳媒發展論壇暨《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5月6日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目前新聞寫作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財經報導和體育報導領域,完成的報導也主要是那些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消息、快訊等新聞題材,顯然人工智能在目前還沒有辦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和思辨能力。
但人工智能對於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處理速度上的優勢是傳統記者所無法比擬的,物聯網時代的海量傳感器可能使媒體面臨更多的大數據挖掘報導,這將使機器新聞的優勢持續擴大。
同時,機器新聞可以用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閱讀需求,人工智能也以輕鬆地對每個用戶的閱讀習慣進行分析,進而生產定製化的新聞產品。
今次發布的《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6)》認為,從市場、技術和資本三個不同層面來看,移動互聯市場經歷了前期的爆發式增長後,將逐步進入調整和細分階段;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在2015年開始初露端倪,或將影響未來傳媒產業的發展趨勢。而2015年互聯網企業的強大資本優勢不斷凸顯,或將最終影響中國媒介產業未來的整體格局。
「人格化」與「社群化」的細分模式將逐步開啟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傳媒企業在大眾化媒介產品的市場競爭中,市場格局都已經明朗。譬如,在網絡新聞閱讀市場中,傳統互聯網的四大新聞門戶網站格局已經多年未發生變化,移動互聯網市場中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為代表的第一梯隊優勢也較為明顯。
在垂直化、專業化的細分領域,很多企業經過了多年深耕,也積累了大量資源與優勢。其中不乏汽車之家、易車網這樣的汽車領域龍頭企業,攜程、去哪兒、途牛、藝龍這類專業的旅遊資訊服務類企業,以及58同城這樣的分類信息服務企業。
藍皮書認為,未來傳媒市場繼續細分發展的趨勢將同過去有所不同,在垂直化與專業化的基礎上,「人格化」與「社群化」的細分模式將逐步開啟。
「也就是說,受眾選擇媒介產品的依據將不僅是其功能性與專業性,還有包括產品中所蘊含的『人格屬性』,未來的商業模式也將從渠道為王、產品為王、內容為王過渡到人格為王,而『社群化』則是這類細分媒介在傳播過程中形成的受眾組織形態。」藍皮書稱。
生態圈之間競爭將成決定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
藍皮書認為,未來的企業競爭將不再是傳統的價格競爭、品牌競爭或銷售渠道競爭等,互聯網時代生態圈之間的競爭將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
「在互聯網時代,平台的提供商是最關鍵的生態圈搭建者。」藍皮書舉例稱,蘋果公司建立了iOS平台,就形成了一個生態圈,所有企業都可以進入這個生態圈,蘋果同時指定規則來保證生態圈持續健康發展。
藍皮書解釋稱,生態圈的核心是提供一個平台,使各個成員都能通過這個平台獲益,從而吸引更多成員加入,形成生態循環。生態圈對各個成員形成了一種黏性,讓各個成員難以離開,難以找到替代品。生態圈的各成員之間有競爭,更有依賴,成員必須共同創造價值,才能實現彼此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