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比喻兩岸關係/(美聯社)

蔡英文川普熱線通話後,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十二月初(3日)曾表示,這是台灣方面搞的一個小動作,不可能改變國際社會已經形成的一個中國格局。他言下,好像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然而其實不然,中國他們官方或媒體都因此事而嚴厲批評批判台灣,警告恐嚇連連,說可秒殺台灣中華民國國軍,100天解決台灣,又說要讓台灣黎巴嫩化。

黎巴嫩百年來至少幾十年來,周遭外國頻頻侵入侵犯甚至佔領,內戰持續多年,致使國家殘破,人民流離困苦。所以,所謂要讓台灣黎巴嫩化,也就是說要讓台灣支離破碎,戰禍連連,永無寧日。中國這種恐嚇威脅,當然也值得台灣警惕。又或說,要把台灣變成1948年底至1949年1月的北平(那時國共交戰國民黨兵敗山倒)。

凡此都顯示出,中國對蔡英文川普熱線通話的憤怒、寢食難安,而絕不是把它視為只是台灣的一個小動作;相反的,他們覺得是大逆不道不可饒恕的天大地大的大事。王毅只是故作輕鬆罷了。

現在王毅又在為此事警告美國,當然也是在恐嚇台灣。

王毅在接受「人民日報」訪問時說,中國仍將努力加強與美國合作,但在川普政府下,可預見會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雙方關係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

中國警告與美國的關係可能出現新的變化,唯有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才能維持穩定的關係。

王毅強調,中美關係的趨勢是走向穩定合作互惠,唯有彼此尊重,才能維持友好關係。王毅引用中國古詩辭形容中美關係,他以辛棄疾的詞句說「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王毅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江河不論經歷多少阻撓,都將奔流到海;王毅指出,歷史的趨勢不會因為個人的意思而改變。他對所引詩詞的解釋是種借用,自由發揮,可以那樣說那樣發揮,但未必恰當。

上次的搞小動作是白話,這次是古典詩詞,顯示他也頗為儒雅。但是他對此詩詞顯然了解不夠,而且用得不算妥當。他引用的句子出自辛棄疾一首(一闋)《菩薩蠻》: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指宋國兵敗於金國,宋朝難民悲傷南逃,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寫志士(可指辛自己)遙望淪亡京城、美好江山,不勝感慨唏噓。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意謂,然而畢竟宋國失敗了,國勢難以挽回,壯志難酬,雄圖難展,現在徒然哀愁罷了。「西北望長安」,也有版本作「東北望長安」的,解是稍微有點分歧,但上述解說是較為被註釋解說家與評論欣賞者所接受的。

「畢竟東流去」不是寫歷史的趨勢,只是寫宋國之戰敗,國威國勢難復。歷史的趨勢就算有所謂的必然,也是難以測度的。比如,誰想到自信滿滿投鞭斷流的苻堅,敗於肥水之戰,從此一蹶不振以至於身死國亡?眼前的事,誰想到不被看好的川普打敗了被看好的希拉蕊?歷史的必然?很難說很難斷定。

 總之,王毅可能,好讀書,不求甚解,信口開河。但,如國民黨引用此詞還可以,情景頗貼切。用以描述赴中見習的馬朱洪陳(鎮湘)等心情、情懷,也適合;只是她他們有沒有這種情懷,令人懷疑。

現今的中國我武維揚,稱霸天下,(中國)引此辛詞以說己、喻己,則有點不恰當,甚至不倫不類。辛此詞是戰敗失國失地者的心志、情懷之抒發、反映。中國強國大官引用或許不太好,也不貼切。

雖然中國高官大官未必飽讀詩書且深入了解,但他們擁有飛彈火箭核武,而且好戰,不遲疑於動武,不信什麼「國雖強大,好戰必亡」:這是台灣要小心的。阿富汗敘利亞等在美蘇角力較量爭霸情況下,人民飽受戰火荼毒、傷亡慘重,民眾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美中爭霸角力之下,台灣不能不小心翼翼。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王毅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江河不論經歷多少阻撓,都將奔流到海。這話還算說得可以;但王毅指出,歷史的趨勢不會因為個人的意思而改變,這話就難說了。總之,江水東流並不一定告訴人類什麼。例如,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江春水向東流,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水漢水流它們的,至於人們會怎樣、富貴貧賤快樂悲愁,會怎樣,那要看人怎麼作為,怎麼努力奮鬥,要看為政有道無道,治國牧民有德無德是否失德等等。不能硬拉青山綠水做證或靠山水指示。 (相關報導: 汪浩觀點:簽署「上海公報」前,尼克森與毛澤東談了什麼? 更多文章

*作者為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