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公投通過重回鎖在中國困境?哈哈!

蔡英文說公投通過會讓台灣重回鎖在中國困境,真是如此嗎?(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本周六就是四大公投投票日,府院黨高層大力催票,周日在台南的說明會上,總統蔡英文說,中國對台灣壓力愈來愈大,如果沒過公投這關卡,台灣將回到國民黨執政時代被鎖在中國的困境,呼籲大家一定要投下「四個不同意」;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說:四個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中國併吞台灣。

這裡面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探討:有這麼嚴重嗎?台灣吃不吃萊豬真的就關乎著台美關係、經貿地位甚至國家安全嗎?到底是誰對台灣「鎖在中國」的貢獻更大?

4大公投中的「反萊豬進口」,蔡政府官方與側翼的詮釋一直是如果這項通過,會影響台灣對外經貿、影響加入CPTPP、特別是「惹怒美國」(蘇貞昌在立法院說的「美國人很氣」),最後讓台灣的經貿不得不再依賴中國,蔡英文的回到「被鎖在中國的困境」就是依照此邏輯推論而來的。

而所謂的「被鎖在中國的困境」,既然主軸在對外經貿,主要指的就是貿易往來,特別是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重視出口程度遠高於其它,因此所謂的「鎖在中國」所指陳者,主要是出口依賴度的高低。

先問:事情真有這麼嚴重嗎?坦白說,看不出來。全世界只有美國把進口萊豬與否當一回事、視為重要經貿議題,四處對貿易夥伴施壓。因此,把台灣「反萊豬」公投通過、因此禁止萊豬進口,視為因此會被台灣的所有經貿夥伴抵制、懲罰,不僅是錯誤而已,簡直是鬼扯。

台灣前4大出口地區中,中國第1、東南亞第2、美國居第3、再來是歐盟,而 本身就禁止萊豬進口的歐盟、東南亞國家(部份)、甚至中國,會因此對台灣祭出貿易懲罰嗎?把反萊豬進口公投通過說成會讓台灣在全球經貿受抵制、影響,豈不謬哉?官員需要如此這般的欺騙民眾嗎?

真正的「利害關係人」只有美國。美國除了是重要經貿夥伴外,更是台灣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國際關係的依靠來源。但事實上,美豬在台灣進口金額中只占不到10億元,相較雙方兩國貿易往來近千億美元,比重是微乎其微;如果公通過,美國確實會「不爽」,但說成台美經貿關係、甚至整個台美關係都要因此大受影響到崩盤,是離譜了。

這個謊言其實非常容易看破:如果反萊豬、不讓萊豬進口,就會導致美國貿易報復、雙方關係大幅降低,那就看看歐盟好了。歐盟完全符合反萊豬、不讓美國萊豬進口的條件,但歐盟在全球經貿「邊緣化」了嗎?美歐經貿往來與雙邊關係因此變差了嗎?至於說不吃萊豬影響台灣加入CPTPP,在美國已非成員國、現有會員國又未視此為議題情況下,這種說法是難成立,台灣加入與否有其它困難與問題,但絕對不會因台灣「吃萊豬」迎刃而解。

而且,蔡政府一直未把台灣放在全球與中美競爭格局中,合理評估與理解台灣的籌碼多寡。蔡政府在與中國抗衡中,當然非常需要美國的各種支持;但美國要與中國競爭與對抗,同樣很需要台灣─甚至簡直把台灣當馬前卒用。 (相關報導: 萊豬公投最可能過關!吳子嘉曝「2大受益者」 蘇貞昌恐被迫下台 更多文章

這種格局與需求,不會因台灣吃不吃萊豬而改變。如果中美競爭對抗格局持續,台灣不吃萊豬,美國一樣需要台灣、支持台灣,因為有益美國; 但如果中美走向和緩,台灣吃再多萊豬,也不會讓美國更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