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狂冒汗,就是腎虛、腎虧了?中醫教你這一招,養腎抗老又壯陽

腎虛確實是會導致出汗多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容易出汗,並不一定就是腎虛。(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天氣好熱啊,汗都流掉1斤了」,聽到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是不少人的確飽受腋下,甚至後背狂冒汗之苦,還被指為是「腎虛、腎虧了」。中醫師表示,如果大量冒汗併有畏寒、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食慾下降等症狀時,才有可能是腎虛了,而平時養腎到底有什麼撇步呢?中醫師教大家用手掌搓揉命門穴、按摩腰部,有助養腎抗老又壯陽。

腋下、後背狂流汗,你腎虛了?中醫:說對一半

有一些人在夏天特別容易流汗,主要是體質影響,溫度稍高,就揮汗像淋了一場雨。經常有這樣的「症頭」時,身旁的同事、朋友總開玩笑說:「你腎虛了吧?」還有的人認真提醒:「這樣狂流汗下去不是辦法,該補補腎了。」到底經常狂流汗,是不是真的「腎虛」了?如何分辨真的是腎虛引起的汗呢?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依據中醫典籍記載,腎虛的主要症狀是心煩易怒、腰膝酸軟、兩腿無力、顴紅潮熱、盜汗、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咽干、男子陽痿或陽強不倒、性慾亢進、遺精早泄。而婦女則是經少、經閉、崩漏、不孕、尿短赤黃等。

從腎虛的臨床症狀上可以看出,腎虛確實是會導致出汗多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容易出汗,並不一定就說明是腎虛。除了環境因素外,中醫所說的盜汗與虛汗,一般是由肺氣虛、心氣不足引起的,這種汗沒有明顯的酸臭味。

[從腎虛的臨床症狀上可以看出,腎虛確實是會導致出汗多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容易出汗,則並不一定就說明是腎虛。]從腎虛的臨床症狀上可以看出,腎虛確實是會導致出汗多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容易出汗,則並不一定就說明是腎虛。

腎虛引起出汗,常併有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食慾下降等

至於腎虛引起出汗,常伴隨有其他症狀,例如:畏寒、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食慾下降等。而單純的多汗,只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反應,當勞動、運動、情緒激動、緊張等之後出汗,都是很正常的。有些人的汗孔發達,通常會分布在腋下以及背部為多,加上這兩處流汗比較容易有異味,會被旁人所觀察到,所以特別引人注目。其實全身都有可能會冒汗,通常精神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手心、腳底出汗,或是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臉上會冒汗等,都是與個人體質有關,但是還不算是病態。

出現病態的冒汗:甲亢、低血糖、心絞痛等

當然,也有屬於病態的冒汗,如果是甲狀腺分泌過多時,就會出現「甲亢」,身體會反映出多汗、怕熱、體重減輕等信號。還有糖尿病患者服用過量降血糖藥導致頭暈,出現低血糖時,也會伴隨多汗。另外,心臟病患者如果胸悶伴隨狂冒冷汗,這時可能是心絞痛引起的冒汗,心臟血液的供應不足,使心肌循環不佳,胸部出現疼痛或壓迫感,會持續幾分鐘。疼痛還會轉移到肩膀、手臂或後背。如果出現此類情況,建議馬上前往醫院就診。 (相關報導: 亂吃這5種藥,小心腎臟壞死!抗生素、止痛藥…這些通通都要注意 更多文章

「腎虛」不是男人的專利,女性更年期也會造成腎虛多汗

許多人存有誤解,以為「腎虛」、「腎虧」是專屬於男人的疾病,但是,其實很多女性也有「腎虧」的問題。腎藏精主生殖,如果精氣充足,女性的生殖系統就會健康,反之如果精氣不足,就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更年期是卵巢功能由旺盛狀態逐漸轉化至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起因於腎氣漸衰,腎精虧損,陰陽失調所致,此外過度疲勞、房事過度,也會造成腎虛多汗。碰到此情況,在中醫的調理常常使用六味地黃丸,搭配清心蓮子飲,來歛汗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