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大象打架踩死螞蟻!從折扣到便利性都輸電商 獨立書店轉型要往哪裡去?

隨著網路世代及閱讀風氣下降的時代來臨,引發書店倒閉潮,而剩餘的獨立書店更是咬牙苦撐。示意圖。(盧逸峰攝)

你還會逛書店嗎?紙本書閱讀風氣下降、網路書店折扣一家低過一家,早就都不是新聞,尤其沒有財團、大型資本支持的獨立書店,面對衝擊,所受傷害又更加嚴重;在書店已經很難只賣書的時代,《風傳媒》規劃「未來書店演化論」專題報導,一窺書店能否在危機中鑽出轉機?

大部分的書店老闆都體認到,賣書很難養活一家店。

面對閱讀風氣逐年降低及網路衝擊,書店倒閉潮已非新鮮詞彙,如台北市重慶南路過去超過百家書店林立,如今僅剩個位書店家苦撐。從文化部2017年度全國實體營運調查更可看出,51.9%書店每月營業額僅在10萬以下。

文化部在2018年的調查也顯示,如今已有16.3%民眾完全透過網路購買紙本書;雖然仍有49.2%民眾只在實體管道買書,不過在所有實體管道中,非連鎖書店僅佔21.2%。面對數位衝擊,不同於連鎖書店仍稍有抵抗力,獨立書店所受衝擊非同小可。

20210112-重慶南路書店街勝景不若以往。(取自Google maps街景地圖)
重慶南路書店街勝景不若以往。(取自Google maps街景地圖)

實體與網路之間的衝突,在去年11月爆發,全台40多家獨立書店業者,串連抗議電商平台momo購物網祭出圖書66折優惠;背後反映的憤怒,不單是針對單一業者的促銷行為,而是對於網路通路長期大打折扣戰的不滿。

促銷成台灣買書常態?書店業者揭「79折」由來

在台灣,新書上架後前3個月,多半會進行79至9折折扣促銷,新書79折如今已成為讀者習以為常的日常。經營書店已有25年的廖英良便對此指出,過去開書店其實有不成文的規矩,打折最低只能到8折,也因此博客來等網路書店,在2000年代才能透過新書79折起家,「只要79折,他就是全台最低價了。」

不過,過去面對79折尚且相安無事,為何獨立書店紛紛在雙11為了66折跳腳?廖英良指出,關鍵就在於,獨立書店透過經銷商進書的價格,多半為定價的7折,「以前我如果要拼,還是可以賣到79折,但是到66折已經沒辦法了。」.

20201230-專訪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店內畫面。(陳品佑攝)
雙11前夕,全台近40間獨立書店發動串連,其中三餘書店貼文掀起最大的風波。(資料照,陳品佑攝)

折扣戰在台灣書市存在已超過10年,前文化部長龍應台、鄭麗君時代,也曾討論過是否仿效歐洲國家,針對圖書定價統一規範,包含規定折扣範圍、新書一定時間內不得打折等;政大圖資所教授邱炯友也曾於2016年進行調查,指出若推行圖書統一定價制後,恐造成出版市場1-2年內萎縮1到2成,對此文化部必須有相關配套,諸如發放圖書禮券、購書抵稅、公共出借權等措施。

所謂配套措施一等多年,直到近2年終於開始實施。如文化部與教育部在2019年底,於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試行公共出借權,圖書館每借出1本書,便撥發3元補償金予創作者及出版社;而圖書免徵營業稅,也將在今年2月開始接受申請,3月起實施。 (相關報導: 政治獻金白手套?民進黨英系新系成員近期紛紛設置基金會 更多文章

不過,文化去年12月對業者舉行說明會,會上提出中國出版品都需先向文化部送審,才能取得來台書號及免稅,加上日前中國童書《等爸爸回家》遭下架,也讓還未起步的善意,先釀出意外風暴,不少學者、媒體人、在野黨民代紛紛砲轟淪為思想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