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經濟能力差的人將承擔最大苦果?日本專家最新研究揭無奈真相

全球暖化加劇,承擔最大苦果的恐怕是第三世界的人們。(資料照,AP)

全球暖化的壞處

支撐著全球人類生活和產業的水資源,會因為暖化而大幅改變(國立環境研究所,2014)。就像洗好的衣服在炎熱的夏日比寒冷的冬日更容易乾,暖空氣會使陸地的水蒸發得更快。而暖化使蒸發作用變強的話,除了降雨量因而大幅增加的某些地區外,所有地方的河川流量都將下降。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和西歐、北美西南部、非洲南部等地區,一旦河川流量減少,可預見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而在暖化導致下雪量減少的區域,也可能因為融雪減少,陷入水源不足的困境。而對農業的影響更不止於此。像是稻米在結穗後若遇到高溫,米粒就會變得白濁,影響品質。且若氣溫上升,可利用融雪水的季節改變,就會連帶影響到可種植的品種,以及插秧、收割的時期,必須把整個灌溉設施都重新建構一次。

還有以颱風為首,那些威脅著亞洲人生活的氣象災害,也可能因為全球暖化加劇,開始頻繁出現在以往極少發生的地區,可預見將對沒有相關災害應對經驗的地區造成極大災損。

而海平面上升,則會威脅住在臨海地區的人們和生態系。科學家預估21世紀海平面將上升26∼82cm。這不只是因為北極海的海冰融解,還有陸地的冰河、冰床融化,以及海水本身的升溫膨脹。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暖化可能會對人類有各種健康層面的影響。若暖化加劇,熱傷害的人數將因夏天的酷暑而增加。熱帶疾病之一的登革熱,是一種由都市常見的蚊蟲傳播的疾病。而以喜歡自然環境的蚊子為媒介的瘧疾原蟲,一般認為就算全球暖化,應該也不太會在日本擴散。但另一方面,靠都市蚊類傳播的登革熱,一旦蚊子的棲息範圍隨全球暖化而擴張,就有在日本大流行的危險(國立環境研究所,2010)。

日本是個有冬天有雪、春天有櫻花和新綠、秋有紅葉,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十分鮮明的國家;而環顧世界,就算處於相同緯度帶,每個地方的氣候也都各不相同(譬如南加州的乾燥氣候)。但隨著暖化加劇,這種鮮明的四季變化或許將會發生改變(新聞關鍵字16,P.84)。日本觀光資源之一的滑雪場和雪祭,如果沒有雪的話就完全辦不起來。根植於日本不同地域的當地文化,皆與氣候有著密切關係。不知古代交織季語、創作出一首首俳句的詩人們感受過的「侘寂」,我們未來是否還有機會感受呢?

暖化也有好處

從上面的例子,相信不少人會對全球暖化產生百害而無一利的印象。不過,由於全球暖化會以各種形式影響人們的生活,所以也有一些方便的層面。譬如對於對住在西伯利亞這種寒冷地帶的人,氣候變得不再那麼嚴寒,因為酷寒而死亡的人可能會減少。同時北極的海冰減少,讓船隻能夠直接駛過北極海的話,則可降低亞洲到歐洲之間的物流成本。

而農業的部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對植物來說就等於可用來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增加,只要氣溫和水分沒有改變,就能長得更大,增加收成。這叫做「施肥效應」。而在過去因為氣溫較低而作物發育不佳的地區,也可能會因為暖化而讓作物的收穫量增加。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的氣候成因》全球暖化「蝴蝶效應」:人體免疫功能失效,促使流行病肆虐 更多文章

經濟能力差的人們將承擔苦果?

因為要馬上阻止全球暖化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人們必須妥善做好應對全球暖化負面影響的準備。但問題在於,開發中國家對暖化負面影響的應對能力目前十分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