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這支電話,就可以打給亡者…日本「風中電話」療癒無數思念過世親友的心

拿起這支沒有電話線的黑色轉盤式電話,可以上通天國與亡者通話,讓生者與亡者共墜心心相繫的夢鄉。(圖/取自KyodoNews @youtube)

岩手縣是宮澤賢治的老家,也是作品〈夜鷹之星〉的故鄉。這部作品被選為日本童話名作,幾乎所有日本學童都讀過。

故事描述,有顆慈悲之心的夜鷹外型醜怪,常被動物們歧視恥笑,覺得牠玷汙了動物的格調,甚至命令牠改名。內心善良的夜鷹決定犧牲、自己不再肉食生物。最後,牠強忍飢餓奔向天空後死去,變成一顆星星。宮澤賢治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是自然科學家,他以岩手縣為舞台,創造了一個理想鄉「伊華德福」(Ihatovo)。

現在,在這個理想鄉裡,有一座白色電話亭,電話亭裡的「風中電話」(風の電話)享譽國際。拿起這支沒有電話線的黑色轉盤式電話,可以上通天國與亡者通話,讓生者與亡者共墜心心相繫的夢鄉。

日本國內外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和不在人世的親友講話,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上門使用。三一一後,已有兩萬五千人來過。美國、英國和丹麥的媒體先後前來採訪,還被哈佛大學研究日本歷史文化的課程選為「一定要上的課」。

電話亭位在大槌町浪板一個海拔六十公尺,名為「Bell Gardia 鯨山」的花園裡,三陸海岸就在眼下。如今,曾經被海嘯淹蓋的野島和筋山安靜地挺立著;曾經瓦礫狼藉的吉里吉里灣風平浪靜;海拔四十公尺的村落遭第二波海嘯吞噬後的空地上,雜草兀自茂長,已經修復了的浪板車站也雨過天晴。

天搖地動的三一一,恍如隔世。物換星移,感到絕望的似乎只剩劫後餘生活下來的人。

很多前來打電話的遺族紛紛告訴園主佐佐木格,當他們拿起話筒開始說話以後,真的感覺到親人聽見了自己的聲音,而且也有回應。有些人甚至來了好幾次。

針對這種現象,慶應義塾大學臨床心理師矢永由里子分析:「風中電話是這樣的一個場所。當你面對這支電話,你對所珍視的人的思念會自然湧現。當你開始轉撥話盤以後,紛雜的感情也隨之泉湧。你只需要佇立在這個場所,自然的,就會相信自己對往生者的懷念,已無條件地被接受了。

佐佐木則繼續將風中電話的作用延伸出去。「當人知道自己被接納了以後,會產生一種前進的動力。電話,是為了溝通用的道具。生者利用它和亡者有了連結,從中獲得安慰。痛苦和悲哀也許不至於減輕,但至少學會了控制。」佐佐木有條不紊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雖與宗教無關,但西方報導詮釋此處是一個祈禱的場所。日本和尚則感覺出這裡是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地方。

二○一七年十月三日,三浦丈美開車載著我一起過來。我們從南三陸町出發,沿國道四十五號線北上,路上經過的都是災區,氣仙沼市、陸前高田市、大船渡市、釜石市,當抵達大槌町後,已是兩個小時以後了。三浦說,早風聞風中電話了,但沒有勇氣一個人來。

沿路看得到施工中的海港和堤防,還有飛鳥掠過的蔚藍海岸。出身岩手縣大船渡市的年輕女歌手濱守榮子,以這條公路為題材,創作了一首歌〈國道四十五號線〉,把銷售CD的錢捐給故鄉。 (相關報導: 強震一來,身體就自然而然動了起來…311存活男童道出平日裡「避難訓練」的重要 更多文章

曾有十五個福井縣的和尚來到現場,轉了一圈後。「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場所。」一個叫五味的和尚稱道。五味還分享了一個插曲,告訴佐佐木他們的經驗。五味表示,福井縣也曾發生災害,公家機關認為居民的心理需要照護,於是開闢了一間諮商室。但是,沒有人造訪。「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心,人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愁苦的樣子。並不是光有硬體就好,我們可以了解透過這支電話,為什麼受傷的心獲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