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棄嬰保溫箱到匿名生產,這家醫院15年接住了161個弱勢寶寶

日本熊本縣慈惠病院在15年間救援161個弱勢寶寶。(Pakutaso)

假如妳今天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妳的身邊有可以和妳一起討論的人嗎?如果有,恭喜妳,妳不是一個人。如果一時想不到可以找誰幫忙,妳又剛好在日本,可以撥打 0120-783-449 這支電話,話筒另一端的人一定會盡可能提供妳所有協助。

這支電話號碼是日本熊本市慈惠病院的熱線電話,醫院裡的護理師、助產士、社工等專業人員 24 小時輪班待命,任何和懷孕、生產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詢問他們,堪稱是日本全國唯一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孕婦熱線電話。

其實,慈惠病院只是一間民營的婦產科醫院,但卻提供了 24 小時隨時 on-call 的熱線電話,他們還有日本全國唯一(註1)的棄嬰保溫箱及「匿名生產/秘密生產」制度——孕婦可以在匿名的狀況下,在慈惠病院生下寶寶。

一間民營醫院承接了照顧來自日本各地弱勢婦女的工作,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慈惠病院的前身是法國傳教士柯爾(Jean Marie Corre)在 1898 年成立的慈善診療所。當時除了慈善診療所外,在同一個腹地內還有柯爾創辦的漢生病療養院,所以慈惠病院在戰後修法改制時,最早是被歸類成以社會福利事業為目的的社會福祉法人。要一直等到 1978 年,慈惠病院才獨立出來,成為現今的醫療法人聖粒會慈惠病院。不過這並沒有改變慈惠病院的宗教性格,慈惠病院至今依舊遵從天主教教義,不會協助孕婦墮胎

社會新聞催生棄嬰保溫箱

2005 年,熊本縣一名專門學校的學生在自家廁所產子,新生兒出生後沒多久就斷氣,登上新聞版面。當時慈惠病院便思考著,醫院所在的熊本縣發生這樣的事情,從醫院的角度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

此時他們想到的答案是,設置一個在以基督宗教為主的歐美國家中很常見的棄嬰保溫箱。現在在德國、義大利、瑞士、捷克等歐洲國家,還有俄羅斯、美國,很多國家都有棄嬰保溫箱。

慈惠病院在隔年(2006)宣布要推出在日本俗稱「寶寶郵筒」(赤ちゃんポスト)的棄嬰保溫箱「送子鳥的搖籃」(こうのとりのゆりかご)(註2),希望能藉此拯救更多小生命。

但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日本社會一陣騷動。

道德爭議陷難題

棄嬰保溫箱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回溯到中世紀的棄嬰輪盤(foundling wheels)。雖然棄嬰保溫箱在這段期間一度消聲匿跡,但在二戰後又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理由不外乎是禁止墮胎或限縮墮胎規定:不能墮胎、又養不起孩子,就只能祈禱孩子能被善心人士收養。對於養不起孩子的爸媽來說,把孩子送進棄嬰保溫箱,也許是他們當下唯一能替這個孩子做的最後一件事情,至少可以確保把孩子送到這裡,一定有人能代替他們好好照顧孩子。 (相關報導: 史無前例的最高法院文件洩露,近半世紀的美國女性墮胎權或將顛覆 更多文章

棄嬰保溫箱並不是一個新的構想,但長久以來一直面臨倫理道德上的爭議。這類型的批評不外乎是質疑,設立棄嬰保溫箱會助長拋棄子女的歪風,好像在告訴大眾「把孩子丟掉是可以被允許的」。類似的言論也出現在日本社會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他認為棄嬰保溫箱可以讓新手媽媽以匿名的方式,將小孩棄之不顧,「成何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