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宅需求火熱!他打造一位難求的安養中心,下一步要給老人住什麼?

目前台灣社會65歲的退休族剛好是戰後嬰兒潮,這個族群是當前所有世代最富有的一群,他們有退休金、有保險、儲蓄,不需要靠子女供養就可快樂安老。(圖/今周刊)

鎖定退休族群的養生宅再度風起雲湧,近期建商、壽險公司、家電業者大舉搶開發,他們如何以有別以往不同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客製化方案?

「我在此宣布日勝生銀光計畫正式啟動。」2021年1月5日,許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日勝生集團董事長林榮顯,現身新北三芝後厝漁港旁的「日初不老莊園」。這不僅是房地產市場睽違多年再次鎖定退休族推出的建案,總銷金額達35億元,也是歷年少見的大型養生開發案。

現場備受矚目的另一個焦點是,成功打造位於新北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前執行長蔡芳文,已轉戰日勝生總顧問,擔任日勝生銀光計畫營運長。林榮顯只給他一項任務,就是要將雙連安養中心40年成功經驗,複製到三芝日初不老莊園。

隨著高齡化社會,在宅養老需求持續成長,近幾年吸引建商、壽險公司、老牌家電業者大舉搶進銀髮樂齡宅開發,市場再度風起雲湧。

「在宅養老」需求攀升 建商、壽險、家電業都+1

其中,營建業屬日勝生動作最積極,過去專注開發捷運共構宅,現將重心轉至適老住宅,已悄悄練兵六年;新光人壽2014年標下中油板橋油庫口地上權,瞄準銀髮商機,將3120坪土地開發為新光板橋傑仕堡樂齡宅,於2019年底完工開幕;聲寶家電重建該公司新北土城舊廠,與日本銀髮住宅業者合作打造適合銀髮族居住的「橘色園區」,採租賃、出售使用權方式切入市場。

在老人安養與長照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蔡芳文說,銀髮住宅或樂齡宅,在台灣並非新產品,但早期因定位不明確、經濟規模小,使得投入的業者少,歷經20年發展,樂齡宅還是以「出租型」為主流,但長期而又昂貴的保證金,容易讓許多銀髮長者望而卻步,且「只租不售」的開發型態,也挑戰傳統建商的營運模式,老實說台灣尚未出現叫好又叫座的養生村。

「租賃、出售」並行 成功關鍵在配套措施

但談到樂齡宅要如何成功,蔡芳文認為首要關鍵還是在於投資興建者是否有細水長流的經營決心,而非要在短時間內賺取暴利;第二是要有規模經濟才能維持好品質。「樂齡宅的人事管銷並不低,最少要有一百個以上的單位,才能支撐基本營運。」

第三,牽涉到開發者的土地持有價格是否合理、銀行資金取得順利,以及是否有專業團隊協助管理。因此,市場不乏以BOT案或舊廠房改建的案例,以降低土地成本。

將鏡頭轉至2018年,蔡芳文操盤的中和社會住宅BOT「樂陶居中和館」,以青銀共居、出租型態為訴求,一推出80戶單位就衝出八成入住率,迅速在市場打響口碑,讓林榮顯對地點較偏僻的三芝不老莊園,有了推案信心。

「日勝生願意尊重專業,且有心投入資源,是我加入日勝生團隊的原因。」2018年自雙連安養中心退休的蔡芳文坦言,當時不少財團積極延攬,最後因認同日勝生對於樂齡宅永續經營的理念,他選擇這個新戰場邁進。

蔡芳文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有360萬人,其中90%的人仍習慣在宅養老,他認為,這是出售型銀髮住宅商機之所在。 (相關報導: 金融業給力!華南銀行結合臺南營新醫院推出樂活在地安養 更多文章

「不過,若只以買賣不動產的角度看待銀髮住宅,就太過粗糙。」他建議日勝生在開發三芝日初不老莊園時,採取租賃與出售模式並行,其中兩棟樂齡宅由建設公司保留,由「樂陶居三芝館」營運,並規畫168戶出租型樂齡宅及康養設施,可提供另外四棟已售出的713戶住宅醫療、餐飲、生活服務,確保社區品質穩定,可說是全台首創的租、售混合,新型態樂齡共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