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獨裁者王朝復辟?小馬可仕與其死忠支持者,以及受夠政治混亂的菲律賓人民

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候選人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AP)

多年民主混亂讓菲律賓人懷念威嚴時代的鐵腕,邦邦的支持者拒絕相信他家族的貪污和侵犯人權罪行,而把焦點放在他家族的經濟成就,社交媒體的操作助長了這種微妙情緒。

菲律賓6500多萬選民9日將在總統大選投下神聖一票,現年64歲、暱稱「邦邦」(Bongbong)的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料將取得壓倒性勝利。

從表面上看,邦邦的受歡迎程度令人費解。他家族的醜聞創下最轟動的亞洲權貴貪污紀錄,包括他父親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統治期間實施的戒嚴令,導致共3萬4000人受到酷刑,3240人被殺,7萬人遭監禁,以及積累數十億美元不義之財、數十億美元未繳稅款,還有他母親伊美黛(Imelda Marcos)儘管被判犯有貪污罪,卻至今仍未入獄。

不少分析指出,邦邦的高人氣奠基於家族的死忠支持者,加上他得到沒有經歷過戒嚴時期的年輕人支持,而且菲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高,政黨容易藉此傳播虛假信息和操作輿論。

不過芝加哥大學菲律賓學者加里多(Marco Garrido)指出,探討菲律賓選舉還必須探討菲國人民對民主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菲律賓社會曾在馬可仕下台、戒嚴結束時欣喜若狂,可見當年國民對馬可仕政權早已忍無可忍,但此後民主統治陷入混亂,令菲律賓人對民主失去信心,同意馬可仕王朝的復辟,將標誌著自由民主信念的嚮往瓦解。

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候選人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幼年全家福照片,攝於1981年(AP)
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候選人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幼年全家福照片,攝於1981年(AP)

民主政治混亂媲美狗血劇

1986年,馬可仕總統選舉舞弊掀起抗議浪潮,以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為首的反對派發動非暴力革命,馬可仕狼狽逃到國外。推翻暴政之後,民眾在街頭手足舞蹈,盛大的狂歡拉開菲律賓現代民主序幕。人們自豪地相信,政權宣傳的建設國家等崇高任務與民意、人權同樣重要。

加里多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撰文指出,但是菲律賓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失望隨之而來——不只是一次,而是很多次,「我的研究發現,許多菲律賓人發現民主很混亂且令人沮喪,在過去36年的民主統治中,發生了十幾起未遂軍事政變、數十起貪汙腐敗醜聞、3起彈劾案和1場彈劾審判。」

菲律賓軍事政變的激烈程度足以帶來陰影。1989年12月1日,馬尼拉爆發第6次軍事政變,以陸軍上校霍納桑(Gregorio Ballesteros Honasan)為首的叛軍動用了重型武器和飛機,控制了三個政府軍軍事基地、兩家電視台,還公然轟炸總統府、電視台、保安軍司令部、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等目標,直到時任總統艾奎諾夫人向美國求救,美軍的嚇阻才平息了這場騷亂。

加里多表示,在菲律賓的民主政治當中,時常見到大規模抗議導致一位總統下台,而他的繼任者又被更大規模的抗議運動趕下台,「菲律賓政治包括足夠多的戲劇性,醜聞、背叛、逆轉、曝光,足以與最灑狗血的電視劇相媲美」。 (相關報導: 艾奎諾殞落,杜特蒂崛起:《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選摘(1) 更多文章

他指出,民意也曾多次嘗試實現1986年的民主承諾,2001年再次發起人民力量改革迫使貪汙案不斷的民粹主義總統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下台,副總統艾洛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繼任。但2010年,艾洛育本人成為人民力量抗議的目標,她被質疑欲修憲延長任期、或在卸任後繼續擔任有實權的總理,該年總統大選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勝出,代表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艾洛育的腐敗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