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70周年研討會》陳翠蓮:基於美中合作,美國默許國民政府統治亂象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24日發表論文指出,過去從中國統治台灣的觀點看待台灣戰後政治史的基本框架應該要改變,應從美國規劃遠東的新秩序架構下,理解台灣的處境。(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24日發表論文指出,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必須以盟友取代軍國主義的日本,因此與國民黨中國(中國)建立協力合作的美中體制,從這個角度看228事件,過去從中國統治台灣的觀點看待台灣戰後政治史的基本框架應該要改變,應從美國規劃遠東的新秩序架構下,理解台灣的處境。

陳翠蓮在中研院舉辦的「紀念二二八事件70週年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戰後美中體制與台灣人的處境〉。她指出,她20多年前完成博士論文後,對戰後台灣人的身份有滿腹疑惑,國民政府宣稱台灣人恢復中華民國籍,但他們返鄉時,卻沒有戰勝國的待遇;在中國的台灣人財產被沒收、產業被當日產處理,此時台灣人被當日本人;在被質疑對中國效忠有問題時,被以漢奸逮補,又被當中國人。

美中體制重構228 陳翠蓮:過去從中國統治台灣的觀點要改變

陳翠蓮指出,戰後很多情況相當矛盾,在史料及結構的侷限下,沒辦法提出合理解釋,她換個方式看,檢視戰後的遠東局勢及盟軍的遠東政策後,而認為美國主導強化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成為大國,並要驅逐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力,美中這種基於遠東秩序的共同利益而密切合作的關係,她稱為「戰後美中體制」。

而在這個體制下,陳翠蓮指出,盟軍把台灣交給國民政府接收佔領,也是支持中國的政策下的一環,這也與台灣戰後的處境息息相關,以台灣人返鄉為例,日本人的遣返是盟軍第一要務,台灣人的遣返,和朝鮮人一樣,是最後順位,非陳儀可掌控,而美國在國共內戰中協助將國民黨軍隊運送到華北,也使返鄉更困難,跟台灣人最相關的是,在中國的台灣人和朝鮮人的財產都被當日產,被接收保管運用,在台灣的台日合資產業也被接收,在228事件前已有很多反抗。

陳翠蓮指出,戰後台灣由中國代表盟軍進行軍事佔領,但盟軍與中國對台灣人身份的看法始終不同,主要因他們認為,《開羅宣言》不能自行移轉台灣主權,只有戰後和平條約簽訂才能決定台灣人身份問題;盟軍與中國對台灣人身份看法不同的問題,在1946年的澀谷事件浮上檯面,美國用默許、個案妥協的方式讓步,以維繫美中協力關係,但並未改變對台灣人國籍身份的主張。

20170224-紀念二二八事件70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大歷史所教授陳翠蓮與會座談。(盧逸峰攝)
台大歷史所教授陳翠蓮表示,美國基於與中國的合作,默許國民政府統治的亂象,台灣局勢不斷惡化,直到228爆發。(盧逸峰攝)

她表示,陳儀在台統治失敗,當時在台的美國戰略情報局、美軍聯絡組、以及台北領事館的人員都將發生在台灣的貪污腐化等問題傳回美國,美國基於與中國的合作,默許國民政府統治的亂象,台灣局勢不斷惡化,直到228爆發。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發表論文〈戰後北平、上海等地台灣人團體的成立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聲援行動〉,以日治時期台灣自治聯盟要角楊肇嘉的六然居典藏史料及上海市立檔案館等地發現的史料,全面性的探討在上海、南京、北平,與天津等地,在戰後還沒回台灣的台灣人,他們對台灣的關注及意義。 (相關報導: 二二八70周年研討會》賴澤涵回憶:警總不交檔案,說只有1張紙,還搞丟了… 更多文章

許雪姬:閩台六團體曾要求國民政府撤銷行政長官公署,這是228事件前的「警示鐘」

許雪姬指出,當時在中國的台灣人非常關注台灣,228事件發生前,楊肇嘉就寫過接收台灣必須注意的建言,1946年7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才8個月,閩台六團體就到南京請願,要求撤銷行政長官公署、貿易局、專賣局等,徹底改善台灣的政治,當時有媒體報導,台灣人民有6大願望,最重要的是撤銷行政長官公署,這是228事件前的「警示鐘」,過去的研究未曾關注到這一意義。

20170224-紀念二二八事件70週年學術研討會,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與會座談。(盧逸峰攝)
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表示,旅滬台灣六團體3月5日就對外發表〈為台灣二二八慘案告全國同胞書〉,這是海內外台灣人抨擊陳儀政府的先聲。(資料照,盧逸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