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限韓令」起,軍事經濟爭霸的前哨戰?

南韓民眾抗議美軍薩德反飛彈系統進駐,而中國倒先祭出「限韓令」。(美聯社)

之前,我們大概只熟悉「限獨令」,也就是中共喜歡經常大聲吆喝的「不能一面主張台獨,一面又到中國來賺錢。」

所以主張台獨的台商都必須被大力進行懲罰。

打殺中國人天經地義,現在開始懲罰韓國人

兩岸問題夾雜太多國共歷史恩怨,台灣獨立則涉及中國天朝大國顏面,「反對台獨」並主張對台獨加以打擊或懲罰才屬於政治正確,比如像不久前的海霸王查稅、或更早之前的許文龍、張榮發等等,我們基本都已經耳熟能詳。即使,中國現在以此倨傲態度要對所謂的「港獨」進行嚴懲或綁架擄人,我們也會很習慣於: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而認為中國不會輕易縱容。反正在威權體制下,只要祭出「愛國」神符,都可以無法無天的。

但是以同等倨傲態度而將此一令旗揮向友好有加的「大韓民國」,而且還越演越烈,甚至其緊張情勢都已升高成「民族主義」的愛國動員程度了。這態勢很可能會繼續漲成中國抗日潮那等氣流,這樣就不能再當成笑話去看待了。

台灣某周刊派駐北京記者(網紅Emmy Hu)近日才在其FB上寫道:

「總之限韓令至今已經發酵成一股新的民族情緒,這是我到中國以來第一次感覺到對韓國的民族主義。韓國跟中國同為二戰受害國,對日有相同情結,南韓政府甚至一開始是在中國成立的,所以雙方關係比較友好,韓國留學生數字長期以來是最高的。

因此這一波民族情緒會如何演變非常值得觀察,韓國跟中國的關係能惡化到什麼程度,對中韓貿易能有多大影響,韓國未來會怎麼思考對中經濟事務(韓國對中是順差,但日本對中是逆差,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都是老闆忍下屬。。),而台灣一定也會受到波動,這對台灣又意味著什麼呢?」

多家陸媒報導,中國國內「限韓令」將再度升級。
多家陸媒報導,中國國內「限韓令」將再度升級。

你儂我儂的中韓蜜月期已經告終

韓國跟中國的友好關係很特別,即使中間還鯁著一個跟南韓敵對的北韓(朝鮮),中國對韓國的態度也一直都保持高度熱絡親暱程度。遠的且不說它,即單以2015年9月3日朴槿惠力排眾議勇赴北京參加中共習大大的閱兵式,習近平也「投桃報李」,完全無視北朝金小胖的怒氣,依然在全球無數元首政要中,特別安排朴瑾惠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緊傍而立。當時「朴習會」的親密互動即給外界發出了極具象徵性的信號:「韓國在歷史問題上將與中國攜手應對日本」,且中韓關係的重要性將不亞於韓美關係,韓國自此走出了美、日陰影,而步上自主外交之坦途。

若從經濟利益來計較,1990年中韓貿易總額僅為28.53億美元。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後,兩國貿易額快速增長,到2011年,達到2206.3億美元。2014年是中韓雙邊貿易額的頂峰,達到2345.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1992年的47倍!

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的當年,中方首次出現了8.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此後中方貿易連年逆差,且逆差增勢不減,規模不斷擴大,自1992年到2016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應該不少於4500億美元。也就是說韓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比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多了4500億美元。約合台幣14兆,這可不是一般小數額喔! (相關報導: 余杰專欄:中國頒佈禁韓令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更多文章

2015年,朴槿惠參加北京大閱兵式。(新華網)
2015年,朴槿惠參加北京大閱兵式。(新華網)

歡迎韓流文化入侵中國

此外,韓中之間的文化型商業利益,我們絕不可忽視,中國已成為韓國文化產業不可輕忽的巨大市場。「韓流」的中國有數以億計的粉絲,難以數計的韓國藝人都散落在中國境內淘金中。2014年韓國電影和韓國綜藝節目對華出口規模分別占其總額的42%和43%;同時,2014年韓國電視節目中占出口內容重頭的就是電視劇,占比超過總體的七成以上。單以中國上億計的「韓流粉絲」消費力即足以撐起一個才僅五千多萬人口的韓國了,更遑論世界其他國家的消費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