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兩會》新冠疫情後的慶功大會 確認習近平繼任者就是他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簡稱「兩會」)3月4日、5日在北京登場,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AP)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簡稱「兩會」)4日、5日在北京登場,揮別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首度延後舉辦會議的陰霾,今年會議不僅如期舉行,還特別盛大隆重,因為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以及當局宣布達成「全國脫貧攻堅」等指標性里程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今年登場的兩會盛事格外沉浸在勝利氣氛中,中共已從新冠與經濟危機中崛起,領導人習近平的權力似乎比以往更為深植牢固。現在中國境內新冠疫情已獲得控制,當局對經濟發展相當樂觀,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目標設為6%以上,英國智庫近日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現年67歲的習近平將於2022年完成中共總書記第二任期,CNN引述專家分析表示,習近平正鞏固自己在中國領導人行列的崇高地位,意圖與創建「新中國」的毛澤東平起平坐。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SOAS China Institute)所長曾銳生(Steve Tsang)指出,習近平遏制疫情方面的成功,向黨內與任何其他批評者表明,「即使爆發大流行並也不會影響他掌權」。

曾銳生說,中共傳統政治通常期望領導人明白確立一位繼任者,「現在我們也確切知道習近平的繼任者會是誰,答案明顯到不能再更明顯──就是習近平。」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簡稱「兩會」)3月4日、5日在北京登場,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AP)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簡稱「兩會」)3月4日、5日在北京登場,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AP)

塑造為推動中國21世紀發展的「主角」

專家認為,今年兩會的重點會期都與習近平有關,這正是為了鞏固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擘畫中國在2025年之前的行政重點,與到2035年之前的發展願景。新聞信「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的中美關係觀察家利明璋(Bill Bishop)稱,這長期計畫恐怕暗示習近平認為自己可以繼續執政多久時間。

兩會召開前夕,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特地發表長篇文章,對習近平參與「十四五規劃」歌功頌德一番,稱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會點上,謀劃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發展工作,「不能不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戰略家的宏闊視野和非凡氣魄,作出這一事關全域、影響深遠的重大判斷。」

不切實際的「全國脫貧攻堅」被中國網友吐槽「糊弄誰呢?」,但也成為給習近平抬轎的項目。《人民日報》2月23日一篇文章,全篇都在讚揚習近平自2015年以來,如何達成全民脫貧這個「人間奇蹟」,內文還要替習近平加上憂國憂民的內心戲、與鄉親路人的「感人」故事,主旨稱:「從村到縣、市,到省,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始終掛念著眾多還沒有擺脫貧困的鄉親們。」 (相關報導: 中國攻打台灣誰敢幫忙協防?美學者:日澳可能出兵助台,但國際反應仍要看美國臉色 更多文章

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於北京舉行。(AP)
中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於北京舉行。(AP)

學者指出,中國官方媒體對習近平的報導方式發生變化,這就是習近平在中國成功應對疫情之後加強國家控制的方式之一。紐約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教授明克勝(Carl Minzner)表示:「這些官媒文章的論述改變在於,習近平變成唯一主角,他是使中國發生這些政策變化的人,而變化與黨、與政府機構、與其他領導人都無關。只與習近平他一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