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看見蘇貞昌,想起賴清德

台鐵太魯閣號發生重大意外,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台鐵局救災情形時向國人致歉。(台鐵局提供)

說來既悲傷又諷刺,自與蔡英文總統搭檔競選勝利就如同人間半蒸發的副總統賴清德,最近終於又有了一點討論度,原因不是他的活動能量被允許拔高,或者有什麼破天荒的政治或政策意見,而是台鐵太魯閣號重大事故,一份若非出事可能就此被遺忘的跨部會體檢報告,重新被挖出來,重點是挖出來之後的真相:「內閣改組賴下蘇上,氣氛低迷,行政院再無主導台鐵改革的氣氛了。」言下之意,如果賴清德續任閣揆,則台鐵改革必有另一番氣氛。

賴清德續任閣揆是否真能讓台鐵氣象一新,實難定論,欲治沈痾,一帖藥方肯定不夠;不過,因為這份報告,在交通部長林佳龍聲明請辭後(頭七已過尚未批准),逼辭蘇貞昌的聲浪再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率內閣默哀道歉強調加速台鐵改革,姿態做足的意思是:他只有督促改革的責任,沒有為災難下台的義務。

台鐵局長懸缺三個月,卡關在林佳龍還是蘇貞昌?

蘇貞昌該不該為太魯閣悲劇請辭負責?當然見仁見智,畢竟遇災難就要行政院長下台,兩個巴掌的院長都不夠換,做為總統任命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下台的路徑只有三個:第一,自覺該負起政治責任,主動請辭,就像當年為八掌溪事件請辭的副院長游錫堃,和為八八風災請辭的劉兆玄;第二,總統認為院長應該負起政治責任,或衡酌民意壓力認為蘇不再能扛起閣揆重任,要求他辭職,比方當年李登輝總統頂著政爭風浪,逼辭郝柏村;第三,要求蘇貞昌下台的在野黨立委,真有本事湊足三分之一連署倒閣,同時還得爭取民進黨「裡應」,才能達到二分之一同意扳倒蘇貞昌,此路不通且無成功前例。這三條路徑,都看不出可能性,倒閣不必談,蔡英文敢不敢對蘇內閣的「(台鐵改革)不做為」嚴詞要求,都大有問題,遑論點名閣揆失職。

蘇貞昌到底有沒有失職呢?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自再任院長以來,蘇貞昌以駡人的魄力見長,人事更迭的力道十足,光是警察人事都換了三、四撥,年初內閣改組猶有風動之際,他迅雷不及掩耳調整國營事業和公股行庫董總人事,快得讓人幾無反應空間,幾乎記不得政府事業機關董總誰是誰,這就是蘇貞昌的問題,因為他管得這麼細,台鐵局長三個月懸缺,就絕不可能是交通部長林佳龍一個人的問題。

果不其然,林佳龍立法院備詢曖昧其詞,只說「一直有和行政院討論」;如果林佳龍三個月沒提出人事報院,那板板釘釘是林佳龍的責任,若送了人而行政院遲遲不核定,那蘇貞昌當然必須給出交代,是林佳龍送上來的人實在不行?還是蘇另有所屬?是派系考量?還是專業考慮?就是不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出了事還讓次長繼續「兼代」。 (相關報導: 風評:虛有其表的「前瞻」VS.忙著公祭的元首 更多文章

20210407-交通部長林佳龍(左-)、 台鐵代理局長祈文中等人7日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就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進行報告,會前並默哀致意。(柯承惠攝)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 台鐵代理局長祈文中等人7日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就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進行報告,會前並默哀致意。(柯承惠攝)

跨部會檢討報告,可核定可退回就不能不聞不問

就像蘇貞昌未核定台鐵體檢報告會犯眾怒,蘇貞昌痛斥報告出爐後就通函各部會執行,沒有核定的問題;那麼蘇貞昌就得回答幾個問題:第一,各部會的報告是否都不必報院,還是交通部獨享此一優遇?第二,台鐵體檢小組不是交通部主導,而是行政院指定的政務委員召集「跨部會」的檢討,換言之,這份報告本來就不是一部之事,而是全院之事,報院核定理所應當,豈會沒有核定問題的道理?第三,就算蘇揆聲言已要秘書長發交各部會,那總有公文吧?此時不拿出公文,難道要等監察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