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戲劇院》坐擁林懷民、李國修等大師的汗水與足跡 「戲台咖」把劇院地板變木椅的無限創意

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戲台茶館的座椅就取自戲劇院剛換掉的的奧勒岡松舞台地板,每張木椅上的歲月磨損痕跡,都是國家劇院30年的歷史紀錄。(陳明仁攝)

如果趕著到國家戲劇院看表演前,先到劇院下的吃碗牛肉麵填肚,你或妳可能不知,吃麵時坐的椅子,都有林懷民、李國修等藝術大師的汗水、淚水痕跡,原來,這些座椅就取自戲劇院剛換掉的的奧勒岡松舞台地板,每張木椅上的歲月磨損痕跡,都是國家劇院30年的歷史紀錄。

20170504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專訪.來自舞台元素再造.來自舞台地板客製化造型桌椅凳(陳明仁攝)
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利用舞台元素再造,利用來自舞台地板客製化造型桌椅凳。(陳明仁攝)
20170504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專訪.來自舞台元素再造.來自舞台地板客製化造型桌椅凳(陳明仁攝)
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利用舞台元素再造,利用來自舞台地板客製化造型桌椅凳。(陳明仁攝)

國家戲劇院下方「戲台咖」 打造新的空間

國家戲劇院在3月完成30年大整修後重新開張,過去分由怡客、福華飯店、誠品等經營的戲劇院下的餐飲、書店賣場,在新團隊的入主下,也有了新的風貌,大稻埕國術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以國家戲劇院下面,就是「戲台咖」(台語「咖」意指下面)概念,重新打造新的空間。戲台咖分成「戲台茶館」、「戲台市集、「戲台書店」、「戲台咖啡」、「戲台酒館」、「戲台小鋪」,保留30年來戲劇院的種種元素、劇場空間的延伸兩個基本哲學,貫穿6個不同的單位,無論是來餐飲、消費,尋找藝文性書刊、資料。

20170504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專訪.來自舞台元素再造.戲台書店舖.裝運道具及技術器材的瑞可箱(陳明仁攝)
「戲台咖」戲台書店舖.,把裝運道具及技術器材的瑞可箱變成擺設。(陳明仁攝)
20170504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專訪.來自舞台元素再造.戲台咖啡舖.(陳明仁攝)
「戲台咖」打造戲台咖啡舖,延伸文化的氛圍。(陳明仁攝)

滑輪機構、華格納布幕 都被保留下來

為了要保留30年來戲劇院的種種元素,原來戲劇院的舞台地板,並沒有被丟棄,反而轉換成茶館、書店、咖啡的桌椅、地板,「服務」對象,從少數表演者,變成到戲劇院的廣大市民,更換背景的滑輪機構、舞台的華格納布幕,也被保留下來,成為茶館牆壁的佈景,及酒館空間內的布簾。 (相關報導: 國家戲劇院》27年前…周奕成在廣場衝撞 27年後…用「戲台咖」重建社會文化 更多文章

20170504兩廳院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專訪.來自舞台元素再造.舞台布幕操縱桿成了裝置藝術 .(陳明仁攝)
國家戲劇院「戲台咖」利用舞台布幕操縱桿,設置成裝置藝術。(陳明仁攝)

《那一夜,我們來說相聲》、《寶島一村》等道具重現

保留30年戲劇院元素的構想,也讓許多在這邊付出汗水、淚水的表演單位,願意參與貢獻,酒館內的戲服、老相機、書店的腳踏車,也都在戲劇院30年的歷史軌跡中出現過,希望觸動市民心靈,讓《那一夜,我們來說相聲》、《寶島一村》等在國家戲劇院戲台上演過的知名表演,不再只埋藏於腦海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