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最後一役上映倒數!甄子丹坦言:葉問讓我一夕成名,卻也成為十年來最大壓力

原先是劇組人員的甄子丹,對製作細節相當講究(圖/IMDb)

大家對甄子丹的第一印象,無疑就是「葉問」。2008年《葉問》上映,重新奠定了屬於甄子丹既溫文儒雅、又功夫高強的「葉問形象」,10多年過去,《葉問4》作為葉問系列的ending,不但對「詠春,葉問」的故事具有代表性的意義,相信對於甄子丹本人,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而在這個系列列成為經典後,甄子丹怎麼看「葉問十年」對香港電影乃至於甄子丹本人的創作者、電影人生涯的時代思維?回歸最原始的本質,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電影人,甄子丹怎麼看甄子丹?而他自己,又怎麼期待甄子丹在電影、真實世界與經典典範?這些,都從甄子丹的「電影人生涯」開始,重新呈現新面貌,以及新典範。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甄子丹給他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葉問了吧!就像 Robert Downey Jr. 之於 Iron Man,10多年的「葉問生涯」一定也讓人們將葉問與甄子丹「套」在一起,這時,你一定會想知道,除了葉問,甄子丹還能演什麼?會不會甄子丹之後演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都好像是葉問在「扮某人」?每次封面人物所拍的主角只要是演員時,總會讓人想到梅蘭芳對經典演員下的定義:「扮誰、像誰,誰扮誰,誰都像誰;似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這的確是演員的極致目標,從中也可體現達成這樣的目標其實並不容易。畢竟,人實在太過於依賴自己的「既定印象」,而甄子丹的葉問,也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於是乎,看到甄子丹你可能會在意,到底你現在遇到的是「甄子丹」抑或是「葉問」?

(圖/溯源 薪傳|Combing History)
(圖/品雜誌)

不過有趣的是,這麼多次合作下來,在觀景窗中你總是分得出來—《葉問》中的葉問溫文儒雅,一年四季不是穿著長衫就是內掛,腳下踏著的應該不分四季也都是功夫鞋;但從攝影師的觀景窗中看到的,則是時尚、有生活風格,更是對於自己創作生涯有著相當觀點的「紳士」,透過這樣兩種對比來觀察甄子丹,其實是挺有趣的。

後「葉問」時代

當然,甄子丹不是「只是葉問」,對他來說,《葉問》的葉問只是甄子丹創作生涯中的一個註腳,但這個「註腳」卻是頗為經典。跟葉問「相處」了超過十年,甄子丹對他的確懷有相當的情感,「其實一開始大家都沒有預期到《葉問》會那麼成功,但到後來,我知道這是我到目前鑽研最深刻的一個角色。」對於葉問,甄子丹的認識是「一個內斂、代表華人民族性的一位『一代宗師』」,而從《葉問》到《葉問4》,甄子丹的「葉問」也逐漸在進化當中,「相較我過去大家熟悉的動作武打片的風格,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的風格調整與演出的『進步』」。 (相關報導: 不只是武夫,更是哲學家!中式功夫的巔峰—李小龍「這些」超高造詣至今無人能敵! 更多文章

的確,甄子丹因為《葉問》讓大家看到不同於傳統香港動作片的印象,而葉問也深深地把其形象烙印在了甄子丹身上,「因為這樣的機會,也讓大家可以看見屬於電影人身份的甄子丹。」因為葉問讓大家重新看見了甄子丹,他也因為這個角色讓自己可以接觸更多不同的機會,「我可以大膽地說,葉問讓我有各種各類的角色找我去演,可以說從葉問開始,香港電影圈給了我很多機會,這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穫。」的確,在《葉問》之後,甄子丹扮過孫悟空、關雲長、跛豪,甚至跨出國際到《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盲僧席魯英韋、《限制級戰警:重返極限》的翔,甚至是接下來要上映的《花木蘭》真人版的指揮官,從歷史、社會人物到輕鬆的賀歲片都有著墨空間。對他而言,《葉問》給予他接踵而來的機會,讓他得以在不同的角色上發揮實力,就像甄子丹年輕時因電視劇《精武門》的陳真成為其代表作一般,這十年的葉問無疑等於給了他第二次的機會,讓他再度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