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逝世兩週年:BBC盤點中國政府控制輿論的三大手段

(BBC中文網)

2020年2月7日,被國際媒體稱為武漢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罹患新冠不治病逝。面對媒體和民間對事件的巨大反應,中國的宣傳與審查系統旋即高速啟動……

中國官方媒體通過頻繁發佈內部宣傳指令控制輿情和導向。記者依據統計和被披露出來的內部資料查證發現,從李文亮首度收到警方警告到2020年4月8日武漢正式解除封城的101天裏,僅央視網就至少先後發佈過131條指令;

同期,在中國大陸的主流和自媒體上,難以計數的文章「被消失」。記者發現,至少有16家媒體的44篇報導從他們各自的官方網站被刪除。

更有人因「懲處門檻降低」因言獲罪。

中國宣傳審查系統有很強大的管控輿論能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把中國的新聞審查程度列為「非常嚴重」,屬於五種等級中最差一級;「開放網路促進會」也將中國的審查制度標為「普遍的」;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將中國的出版排為最差等級的「不自由」,稱「在中國,國家對新聞媒體的控制是通過政黨對新聞內容的監控、對記者的法律限制以及對自我審查的經濟激勵等複雜的組合來實現的」,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網路失蹤」案例被披露。

中國政府則長期主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範圍內擁有控制媒體和互聯網內容的合法權利,並認為審查並「不屬於侵犯公民的言論自由權」。

新聞管控與審查是否「侵犯公民言論自由權利」暫且不論,透過有關李文亮事件和武漢疫情初期的內部文宣資料,至少可以在特定時空,得以從一定程度上把中國政府輿論管控機器如何發佈導向指令,「消失」和刪除文章以及製造「文字獄」等三大手段清晰地具象化。事件雖然已過去兩年,但這些資料和查證所勾勒出來的中國宣傳與審查操作手法,仍可以給外部世界的一個更深入了解中國宣傳審查系統的機會。

武漢展
2020年12月31日,武漢一個關於抗擊新冠疫情的展覽上,李文亮醫生的照片曾在展覽上出現

宣傳指令:131道指令控制疫情報導

中國湖北武漢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2019年12月30日因在微信群裏向同行發出「肺炎」警告而被中國和國際媒體稱為新冠疫情的「吹哨人」。

2020年2月6日晚,李文亮病危,社交媒體上一度傳出死訊,頓時在中國刷屏。約一小時後,官方《環球時報》旗下的《生命時報》在微博發佈了李文亮去世的消息,《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官媒也在晚間10點陸續表示哀悼。

幾乎同時,中共的輿論審查與導向機器也立即開啟,先是拋出「仍在搶救」等訊息試圖穩定輿情,然後透過一系列內部宣傳指令掌控導向。

被披露的內部資料顯示,中國的央視網當時內部下達了兩條「關於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去世一事」的宣傳指令:

#「要嚴格規範稿源,嚴禁使用自媒體稿件擅自報導,不得彈窗PUSH,不評論,不炒作。互動環節穩妥控制熱度,不設話題,逐步撤出熱搜,嚴管有害信息。」

「不報導。」

2月7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微博通報了李文亮於凌晨2時58分病逝的消息。同日,央視網內部又下達三條宣傳指令:

#「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去世一事只允許轉載央視電視報導和央視新聞客戶端內容。」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國預計不會重返TPP,但拜登政府將以「印太經濟架構」制衡中國 更多文章

「早上央視新聞發的關於李文亮的熱評文章,請暫勿轉,等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