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理科太太賣「諮商筆記」慘遭各界批評?2.5小時線上課程底價1799元,他道出3大最爭議之處

知名YouTuber理科太太日前與線上課程平台合作,分享過去接受100小時的「諮商筆記」,卻引發許多爭議。(圖/翻攝自YouTube)

2022年底,知名百萬訂閱youtuber理科太太與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發起了網路課程預購專案——《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約莫十天左右引發網路各種批判與討論。

有正有負、多面向的探討,才能讓討論更完整,肚臍君想分享不同的思考與解套方式。先聲明:這篇文章並非推or不推這項課程,而是針對訊息引發的危機來做論述。

爭議的三種聲音

除了hahow平台內生動吸睛的圖文,理科太太的youtube頻道也有介紹影片。發布第一天觀看時,感受到她已琢磨過用字遣詞,有試圖打預防針避免公關上的問題了。但...仍隱約有一絲不協調感並感到憂慮。

引發兩派爭議與新聞報導時已過一週,老實說比預期的晚。

爭議1:你需要的是尋求專業諮商

網路名人中最多反對派的論點在於:什麼人需要諮商?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管道。

理科太太表明走進諮商室超過兩年、諮商時間超過100小時。但仍是非專業領域下、卻在網路販售「諮商筆記」,引發各心理、人文背景的KOL評論:「這樣就能販售專業嗎?」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原生家庭的塑型、成長過程遭逢的事件、甚至在教育程度,多數人都大為不同。諮商的過程相當講究個別性,面對不同的個案有不同的應對之道。網路影音錄完就那樣了,無法針對每個人做變化,真的有需求的人,應該直接去找尋諮商師幫助,不然出了問題怎麼辦?

其實在理科太太頻道12月1日發布的影片,看的出來專案團隊已有訊息上的防護網,預備要應對可能會有的聲音,來看看影片內容訊息:

目標:

了解身體訊號、辨識情緒、自我對話,到覺察自己的狀態學姊的身份、分享、陪伴(而不是教導)我不是心理師,不能幫你心理諮商、邀請我的諮商心理師加入這堂課程

這樣做照理來說有些許功能:

課程的主訴求是較通用於社會大眾的方式。和自己對話、自我覺察相關練習的網路文章、書籍已是琳琅滿目。較非醫療、法律那類的硬核項目。

影片中避開專業教育、指點之感,一再運用「分享、陪伴」等字眼,試圖迴避專業上的挑戰與閱聽者的心理防衛。

最後鄭重表明了自己非專業身份以及專業人士的加入?

那為何還是引發爭議?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課程名稱本身就帶有潛在的爭議危機。(圖/翻攝自YouTube)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課程名稱本身就帶有潛在的爭議危機。(圖/翻攝自YouTube)

《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這個課程名稱本身就帶有潛在的爭議危機。不但似乎以網紅的個人歷程為示範目標,又使用了諮商這個的字眼在商品名稱,直接面臨雙重挑戰。

現代網路資訊龐大,很多人都曾是標題黨,片段醒目化的主要字就可能決定了「暫時的風向」。多少人把焦點放在副標:「從自我覺察到自我療癒」呢?如果標題、副標命名成:

「給現代人的愛與和解之旅—如何運用自我覺察練習來讓自己更好?」「你的心受傷了,你知道嗎?—暖心的自我療癒小方法」

少了某些字眼、也會少了一些挑戰。

當然這麼做賣點會淡化,特別是「對理科太太私人諮商過程感到好奇」的受眾。

再者,平台上多有專業講師,相關工作經歷。 (相關報導: 台灣離婚率亞洲排行第一!盤點婚姻中隱藏版3大殺手,比外遇更可怕的是形同陌路的生活 更多文章

官方文字是「預估150分鐘的線上課程」,既然以課程包裝了,但講師的專業背景沒有出來,社會大眾能看到的是理科太太這位學姊,而不是那位心理師的完整人設與學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