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如廁後衛生紙丟馬桶」文化,6月開始全台7萬8000多座公廁,將設置小型加蓋垃圾桶只供拋棄非衛生紙的垃圾、公廁周圍10公尺販賣機全面改賣衛生紙、張貼標語等措施,並將從7月開始加強稽查與抽查,如廁文化的大變革,包括造紙業者、衛浴設備業者,以及觀光和交通等單位都表示將全力支持。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環保署長李應元今(23)日表示,行政院非常支持「衛生紙丟馬桶」政策,環保署也預計將以7年約40億的經費改善各縣市政府所轄5000座公廁,且先以1000萬元針對交通場站及觀光地區陸續進行診斷,並呼籲民眾響應新的環保文化,同時也鼓勵企業認捐或興建有創意的五星級公廁。
另外針對衛生紙的種類,李應元提醒,衛生紙包裝上都已經標示可丟馬桶的符號,廁所周邊自動販賣機也更換販賣內容,所以衛生紙部分沒有問題,希望民眾要從習慣上去改變。李應元也提到,8月即將舉辦世大運,到時候有很多外國選手或旅客來台灣,希望民眾都能支持「不濕、不髒、不臭」的運動,並把衛生紙丟到馬桶。
環保署環管處長袁紹英指出,馬桶常見阻塞都是因為丟入許多像衛生棉、保險套、玩具、塑膠製品等等異物所造成,另外也提醒面紙、濕紙巾、擦手紙也不可以丟入馬桶裡。針對阻塞狀況,將先編列1000萬元針對交通場站及觀光地區陸續進行診斷。 (相關報導: 「衛生紙丟馬桶」即日上路 配套6月實施、7月加強稽查 | 更多文章 )
衛生紙業者舒潔公共事務經理楊永玲表示,目前衛生紙包裝外都已經有可丟入馬桶的標示,未來也將規劃拍攝衛生紙丟入馬桶後的相關影片,讓民眾了解整個沖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