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張忠謀的「難題」:挺小英還是挺股東?

限電風險高後出現張忠謀的「難題」:挺小英還是挺股東?(盧逸峰攝)

近日全台亮出瀕臨限電的紅燈,讓一個原本早已存在的缺電問題更為凸顯;而正在為新投資選址的台積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要挺小英總統及她的能源政策,還是要挺股東、讓公司未來風險降到最低?

台積電正在規劃投資5000億、興建下一個世代的晶圓廠;3月時傳出因為擔心國內環保與缺電問題,台積電將赴美國投資設廠,引起國內震撼;在台積電澄清「台灣優先」之後,暫時平息,但實際問題並未解決,台積電的說法其實留有很大的餘地,到這次限電紅燈亮起,再度把這個問題推出水面。

台積電在台灣股市與產業界中,已是不必懷疑、當然的「王者」─其市值超過5.6兆多元,一家公司市值就占台股的18%左右;在產業界,台積電也是國內少數幾家仍具全球競爭力、且未來勢頭持續看好的世界級企業。這麼一家堪稱「台灣瑰寶」的企業,可謂動見觀瞻。

如果台積電也因為擔心未來國內缺電而決定出走,這是百分之百就對綠營的「全面廢核,非核家園」用腳投下反對票,更把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一舉送入棺材中。當台積電的投資設廠地點選擇,被視為對台灣未來供電穩定與否的信心投票時,台積電難以避免、也莫可奈何的成為蔡政府能源政策的「標桿企業」。

台積電近年對國內電力問題其實已發言多次,其顯現的疑慮之心一直難去除。2015年11月,馬英九卸任前到台積電參觀時,張忠謀曾當面告訴馬總統說,台灣投資環境「現在有點隱憂了」,第一個是電,傳出2017年恐怕限電,對台積電有相當大的影響;另外,環保抗爭也是隱憂,「使得我們心不太安」。他也說,如果長期停電、限電,備用電源比台電貴三倍,「就會很累了」。

到蔡政府上台後,工商界不斷反應缺電隱憂,甚至直白的要蔡政府不要廢核,或至少要延後非核家園時程,但台積電總是低調不多說;唯一回應是:政府已經在努力解決問題、相信政府、優先考量在台設廠等「官式應答」。這次供電亮紅燈後,台積電發言系統才說,臨時、短期供電吃緊,台積電內部應變機制足以因應,但這套機制是無法解決國內供電長期結構不穩定問題。雖然含蓄如昔、也不對政府與政策作任何批評指責,但對國內長期供電的憂心已顯現。

張忠謀曾說過,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其實不僅台積電而已,大部份製造業業工廠都不能缺電,一旦跳電,不是待供電恢復繼續生產即可,而是許多仍處於生產製程中的半成品全部都毀壞,整個製程要重來;輕則是損失原料、增加無謂的成本,重則延誤出貨、影響接單。只是其它可憐的企業沒有台積電的光環,政府與社會不怎麼把他們的缺電憂慮當一回事。

雖然近1年多,國內為了缺電與否、核電要用不用、綠電是否能支應等爭執不休、也憂心不已,但對台積電而言,真正最大也最嚴重的問題與憂慮,是在未來而非今日,因為台積電的擴廠與用電需求增加快速。 (相關報導: 風評:蔡政府不熱嗎?小心燒壞腦袋! 更多文章

台積電目前全台各廠用電約110萬千瓦、佔台電供電的3.7%;全年用電約90億度左右;根據其估計,如果依計劃持續擴廠,到2022年時用電需求要增加85%。台積電確實是大胃口的吞電,以核一廠1部機組年發電量約50億度計,就算再憑空生出一座核一廠(核一廠有1、2號機組),發出的電也大部份就被台積電用光,更別提到2022年時,核一、二廠─或許連核三廠都可能─停機除役。台積電對電力供應的憂心,由此數據不難看出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