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跨坐她肚子上、推壓成一片瘀青…一位產婦心碎告白,揭開台灣產房黑暗面

懷孕時百般呵護腹部、生怕有任何碰撞的女人,為何一躺在產檯上,就要接受別人毫無顧忌地對著腹部又壓又推,這項行為真的有專業可言嗎?(圖/MIKI Yoshihito@flickr)

「我只知道他壓得非常大力,感覺是使盡全力快跳上來的壓,他一壓下去我痛到整個人要跳起來,非常的無助……」「主任說,一萬個產婦來,他們就這樣壓一萬個,這種無法預期的狀況,不在他們能控制的範圍內……」

這篇2011年在網路平台verywed發表的文章,一直壓在我心底最黑暗之處,懷孕期間隨著每一次的子宮收縮,慢慢地又浮上心頭,我在心底對自己說:「我絕對不讓任何人碰我的肚子!」

好友小芸在生產完後,什麼都沒有多說,唯獨對護理師跳上床,跨坐在她身上、用力壓下肚子,驚嚇與憤怒的情緒遲遲難以平復。「很痛,非常痛!根本是搥打肚子,而且我覺得很危險!」

最讓她生氣的是,生產後,她的腹部留下清晰可見的瘀青,可以想見當時力道之大,接生醫師竟然還要餘悸尚存的她向護理師致謝:「妳要感謝她幫你壓肚子,妳才生得出來!」這句話讓她氣了好一陣子。

不只是小芸,生產之前,我就對壓肚子這種常見的產房內行為(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算得上是醫療行為)非常介意也無法理解,懷孕時百般呵護腹部、生怕有任何碰撞的女人,為何一躺在產檯上,就要接受別人毫無顧忌地對著腹部又壓又推,這項行為真的有專業可言嗎?這是有開班受過訓練的?還是熟能生巧,來一萬個我就推一萬個?

「我告訴護士好痛,不要再壓我的肚子了,護士回我,她是在幫我!不然生不出來!」

「我很感謝護士幫我推肚子,雖然生產後肚子就瘀青一片,兩個月都沒消退。」

「我可以拒絕醫生壓肚子嗎?能不能靠自己把孩子生出來?」

壓肚子其實是子宮底施壓的俗稱,指的是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當子宮頸全開(10公分),胎兒頭部下降後,醫護人員以手臂或拳頭在婦女的子宮底部(子宮最上方)施壓,「幫忙」將胎兒往產道方向推擠,試圖縮短生產時間。

在此讓我們來認識自然情況下的生產過程。從開始陣痛到子宮頸開全,被稱為第一產程,開全之後到胎兒娩出則是第二產程。胎兒出生的主要力量來源,是子宮肌肉的收縮所造成的推擠力量,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產及婦女健康照顧系副教授高千惠將之形容為:

就像是穿上一件高領毛衣的過程,必須先拉開套頭處,頭顱才能穿出,同樣的道理,子宮頸肌肉也在被牽拉過程中,逐漸變薄、變短、變軟,好讓胎兒順利娩出。

在此同時,子宮內壓會漸漸上升。未懷孕的子宮內壓約為9mmHg,進入第一產程的子宮內壓約為50–60mmHg,第二產程時的子宮內壓可上升到72mmHg,如果產婦閉氣用力,可能會讓子宮內壓上升到129mmHg,進而將胎兒推擠到產道,讓嬰兒順利出生。

比搶訂坐月子中心更重要的事

在台灣產房普遍會看到的狀況是,被陣痛折磨得筋疲力竭的產婦,聽到自己子宮頸全開時,以為胎兒會馬上出生,但第二產程其實比想像中來得漫長,疲憊的產婦感到挫折與失望,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生下孩子。 (相關報導: 一個月20萬哪裡貴?過來人道出月子中心7大優點,跪求台灣男人別再酸產婦公主病 更多文章

此時若醫師詢問:「要不要幫妳一把?」對產婦來說如同大海中的浮木,即使不甘心也只能任由醫師或護理人員,用手肘自胸口往下用力推,或是用拳頭向下壓,壓出一片片瘀青是常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