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烏克蘭是否還能以「獨立國家」形式存在?《紐時》:未來兩三周是關鍵,局勢走向有這4種可能!

2022年3月13日,在台北居住的烏克蘭公民走上街頭反戰、要求普京立即撤軍,許多台灣民眾也一同上街聲援。(美聯社)

烏俄戰爭爆發進入第19天,砲火攻勢持續擴大,死傷人數直線上升,外交斡旋毫無進展,整體局勢窘迫且渾沌,這場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地面戰究竟會如何結束呢?《紐約時報》13日報導指出,未來兩三週的局勢發展是關鍵,恐將決定烏克蘭還是否能以獨立國家形式倖存,且透過談判結束戰爭。以下為《紐時》分析烏克蘭戰爭未來的幾種可能走向。

一、外交斡旋

紐約時報》(NYT)指出,法國、德國、以色列、土耳其自戰事爆發起,便積極於烏俄之間展開斡旋,盼望盡早平息紛爭。但迄今為止,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 r Putin)不但拒絕任何正式外交談判,甚至加大攻勢,狂轟濫炸烏克蘭各地。

雙方8日舉行第3輪談判時,克林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指出4項停戰條件,包括「烏克蘭須停止軍事行動」、「把中立地位入憲」、「承認克里米亞是俄國領土」以及「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為獨立國家」。

面對上述條件,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意外地放軟態度,表示加入北約(NATO)的意願目前已「冷卻下來」,並稱西方國家「尚未準備好接受烏克蘭」。除此之外,儘管他並未表明可否接受烏克蘭部分地區遭割裂,他仍向莫斯科當局喊話表示:「我們可以討論並找出解決爭議地區問題的折衷方案。」

不過,普京是否願意接受哲連斯基提議,目前仍難有定論。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表示,至今看不出普京心意有所改變,他仍然堅持摧毀烏克蘭。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12日與普京通話後,法國政府更以「對普京的虛偽感到失望:他決心繼續戰鬥」描述該次通話。

《紐時》表示,雖然各國政府與莫斯科當局交涉前後,都會與華府保持聯繫,但在俄羅斯不願與美國正面交涉的情況下,美國目前也選擇與俄羅斯保持一定距離。歐美官員告訴《紐時》,目前最樂觀的情況是,普京在經濟制裁的壓力下,願意縮小其侵略野心。 不過,普京若願意與哲連斯基達成任何協議,美國恐會面臨一大難題:是否該取消由其與其盟邦主導的制裁行動。

2022年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凡爾賽宮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烏克蘭問題。(美聯社)
2022年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凡爾賽宮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烏克蘭問題。(美聯社)

二、漫長艱難的苦戰

儘管俄軍面臨後勤不濟等問題,普京似乎堅持加強進攻力道,持續圍攻首都基輔(Kyiv)、第二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等城市。然而,在烏克蘭軍民的團結與頑強抵抗下,俄軍各地戰況顯然不如預期。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J. Burns)上週表示:「我認為普京現在既憤怒又挫折,他很可能不顧平民傷亡,一心只想粉碎烏克蘭軍隊。」在1990年代的敘利亞內戰及車臣(Chechnya)戰爭中,普京便不惜以轟炸人口稠密區、殺害平民等方式,作為威脅敵方的籌碼。 (相關報導: 「媽媽說我背叛了俄羅斯!」反戰覺青與長輩鬧翻,烏克蘭戰爭導致俄羅斯世代分裂 更多文章

美國高級官員表示,烏克蘭在往後幾週極可能演變成曠日彌久的苦戰,恐將造成數千人傷亡、150萬公民受困於交戰城市中。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貝里爾(Scott D. Berrier)上週表示,隨著俄軍從北、東、南三面夾攻,基輔距離陷落恐怕不遠,再加上供應補給被切斷,約莫10天至14天內,烏克蘭情勢恐會變得極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