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端茶水、送報紙、整理簡報、聽打逐字槁⋯⋯但是她們不是剛剛畢業的菜鳥新鮮人,而是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好一陣子的資深實習生。拿著票、排著隊,等著進入夢幻職業的窄門。
半熟實習生世代INTERN FOREVER

在紐約Parsons念時尚的Erica,最近才在一家精品品牌找到實習生的工作。本來她還和朋友描述著紐約生活的光鮮熱鬧,卻突然無預警地紅了眼眶:「我已經32歲了,還在實習。」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可是我真的不想做沒有興趣的工作。紐約的時尚產業競爭非常激烈,想要在這個圈子繼續混,我只有當實習生,才能沾得上邊。」
一心想在紐約時尚圈闖出名號的Erica,半年後,跑去當酒促賣啤酒了,她穿著熱褲端盤子,心中仍然懷抱著時尚產業美國夢。「還是得生活啊!」她無奈地說。但她寧可一邊打工一邊實習,就是不願意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我不是那塊料。」她肯定地說。
像Erica這樣的老大不小的假性職場「新鮮人」,被稱作永遠無薪實習生的一代,美國作家羅斯培林甚至寫了一本《實習國度》,描繪這個國度裡的實習生輪廓——她們受過良好教育,渴望有意義、有趣的職業,甚至相信自己擁有改變世界的機會。實習生的年紀,從20來歲向上延伸到30來歲;從歐洲延伸到美洲、亞洲;從電影等低報酬的創意產業,延伸到時尚業、廣告業、金融業、行銷業、醫療業⋯⋯甚至最近我們ELLE辦公室來的一批實習生中,也有個29歲的女孩,她做過編輯、電視劇造型師、設計師助理,卻願意放棄薪水,從實習生做起。「因為我想進時尚雜誌工作,但一直沒有機會。所以即使只是實習生的工作,我也想要試試看。」她堅定地說。
為興趣,不為錢工作

「妳以為我們是為了錢而工作嗎?」30歲,想要創業寫APP的Cathrine,曾經在電視台訂便當、做道具,也曾經在公關公司熬夜裝訂新聞稿。儘管她的人生報負是開創台灣的下一個憤怒鳥公司,但她的履歷表截至目前為止,依然只有四次實習生的工作。
「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做個安穩的銀行行員就很棒了吧,但這並不是我的價值觀。對我來說,成功不是妳賺了多少錢,而是妳對所做的事情有沒有熱情。雖然這些工作沒有薪水,但我都能夠在其中學到一些東西。」她聳聳肩說,儘管她的爸媽並不能理解女兒到底想要「實習」到甚麼時候。
像她這樣的女孩並不少。如今各個城市的實習大軍人數愈來愈多,正逐漸形成一個特殊階級。他們雖然口袋沒什麼錢,卻有自成一格的黑色幽默與驕傲。這些實習生們就像個亞馬遜河裡的冒險家,非得有一點樂觀和天真,才能夠面對鱷魚和猛獸,六天七夜不洗澡,還能哼著歌繼續向前走。走。 (相關報導: 工作乏味卻只能將就認命?4個簡單舉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 | 更多文章 )
實習生文化捧紅了許多部落格甚至雜誌。《Intern》雜誌創刊人Alec Duson,是出版業的資深實習生,他不但每週有40小時的實習工作,還要多花30小時打工,才有辦法養活自己。算一算,他不僅賺不到錢,還得要倒貼。Duson說:「對許多年輕人而言,無薪實習工作是必經之路,甚至成為現在就業市場的一個主流經歷。但也有許多人困惑,這樣實習的工作,到底可以撐到多老、多久?」一些爆紅的部落格如〈匿名日記〉、〈時尚實習生的疑問〉等,每有實習生發言,必有上百篇回應。他們在網站上互相取暖,因為很少有大人能瞭解他們的堅持。多數的無薪實習世代還是認為,在沒有得到正式工作之前,自己都不算個「成人」。然而就業市場愈來愈萎縮,正職飯碗僧多粥少,Cathrine氣餒地說:「我投了50份履歷都沒人理,但是投了三家實習工作,卻馬上接到面試電話。」眼看著身邊的實習生一個個陣亡,估算著自己還能撐多久⋯⋯這些半熟實習生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跳脫這實習無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