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轉化藝術能量 竹市美術館多媒材創作展吸睛

「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擺放在新竹市美術館前綠地相當吸睛。(圖/方詠騰攝)

「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即日起在新竹市美術館展出,包括: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許廷瑞(仔仔老師)等7位新銳藝術家,以寶特瓶、漂流木等媒材創作20件作品,藝術家們以看似無用的素材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藝術與美的能量,希望喚醒民眾關懷台灣這塊土地及環境。

化腐朽為神奇 喚醒關懷土地及環境意識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今(7)出席開幕活動時表示,市定古蹟「新竹市美術館」,地處市中心,外觀美輪美奐,市長林智堅上任後重視城市美學,透過更多年輕藝術家的參與,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注入新生命,本次展覽邀請優秀年輕輩藝術家共同創作展出,呈現作品多元想像意境,歡迎全國民眾來到新竹市,欣賞精彩豐富的展覽,以及這座年輕古城的美麗。

文化局表示,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的「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共分三個展區,包括:「自然之材─土地的呼喚」、「無用之材─文明的遺跡」、「永續之材─藝術何以可能?」等作品,藝術家們將木、陶土等自然材質,及工業文明產物的廢料,化無用為有用,化頹圮為美感詩意,唯美富創意,尤其許廷瑞(仔仔老師)「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搶眼的擺放在美術館前綠地更是吸睛。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策展人張馨之及參展藝術家們在寶特瓶回收計畫成品前合影。(圖/方詠騰攝)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策展人張馨之及參展藝術家們在寶特瓶回收計畫成品前合影。(圖/方詠騰攝)

策展人張馨之表示,展覽多重併置了自然、文明、永續的意象,以「島嶼」為名,藉以喚起人們對於土地所經驗和實踐的過程,更意欲從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製造衍生出的廢棄物,透過藝術創作賦予新生,進一步思辨和考察其存在的意義。

因此邀請擅長用回收物、廢棄物、自然物等創作媒材,進行立體複合媒材創作的藝術家。包括: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及許廷瑞(仔仔老師)和「社子島少年行」土地發聲計畫團隊,期待透過藝術家的轉譯,將無用之材幻化成為藝術美學的能量,喚醒民眾關懷台灣這塊土地及環境。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不影響現有生活的節能方式 更多文章

「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展期至10月29日,配合展覽另辦有紀錄短片放映、講座、創作坊等多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