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梨泰園去年10月發生踩踏慘劇,韓國警察專案部門調查兩個半月後在1月13日公開報告,指責地方政府和應急服務單位應對不力,並未追究高級官員。
事故發生在2022年10月29日晚,有指當時超過10萬人在梨泰園聚集慶祝萬聖節,人群被困在狹窄斜巷併發生踩踏,造成159人死亡,大部分是年輕人。
調查人員已拘捕6名地方官員,包括時任首爾龍山警署署長李林宰和首爾龍山區廳長朴熙英,涉嫌公務過失致死,另外起訴首爾地方警察廳長等17名公務人員。
死者家屬李政民(音譯)接受BBC採訪時批評,該報告好像「蜥蜴斷尾求生」。

負責調查的韓國警察廳梨泰院踩踏事故特別調查本部本部長孫濟漢指出,地方政府、警察、消防部門和地鐵官員都是「有法律責任預防和應對災害」的人。
但他表示,很難認定首爾市長吳世勳、國家警察廳長尹熙根、行政安全部長李祥敏有直接責任。
報告發表前,首爾西部地方檢察廳10日曾對涉案警察部門採取搜查行動。韓國《中央日報》引述檢察機關消息人士稱,這是源於特別調查本部希望在春節前結案,希望由檢察部門出面搜查,以加快效率。
報告內容引起死者家屬和韓國公眾批評,輿論認為應追究更高級別的官員。去年12月,韓國議會曾通過動議,要求內政部長李相民下台。
死者家屬李政民對BBC表示希望「指揮的官員」負責,「即是內政部長、國家警察局長,甚至是總統,都應該承擔責任」。
他的28歲女兒李珠英(音譯)本來今年結婚,當晚與未婚夫一起到梨泰園,只有未婚夫生還,從此陰陽分隔。
「我一定要得到那些當權者的道歉,這樣我女兒才能瞑目安息,」李先生說。「我已經告訴她,爸爸會用盡全力。」
調查指,地方部門在事故發生前沒有預防對策,接到緊急求助電話後也沒有採取適當措施,有關單位誤判情況、延遲分享資訊、部門之間缺乏合作,這些疊加失誤導致大規模傷亡。

韓國警察廳去年11月1日成立由501人組成的特別調查本部,調查了548人,分析多達180個閉路電視畫面丶社交媒體和新聞的相關影片。
紀錄顯示,警方早在踩踏慘劇發生前的數小時——首爾時間18:34(格林尼治標凖時間09:34)——接到報警電話。在接下來的三個半小時裏,還有至少10通求助電話來自該區。
但在這11通電話中,警方只回應了其中4通,提醒人們注意過度擁擠。 (相關報導: 「小多邊主義」時代來臨!《外交政策》:印度成為最堅定的支持者 | 更多文章 )
韓國開放網絡大學白承柱教授此前曾向BBC韓語網指出,按照相關限制,現場每平米只應有5人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