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家未來神明決定? 郭董需學習提問民主精神

鴻海董事長、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一番國家未來神明決定之說,若非敷衍就是對台灣民主沒有深刻的體認。(柯承惠攝)

2024總統大選各方關注,已有媒體公布最新民調,調查指出國民黨推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將以34%支持度,領先賴清德(25%)、柯文哲(20%),除了侯友宜,顯示郭台銘為藍營總統大選熱門候選人,已成氣候;然而,郭近日在板橋慈惠宮的發言,被問到對2024的態度,郭台銘說,他已經問了神明,就讓神明來做決定,令筆者擔心郭台銘擔任台灣總統的適格性。

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特別是198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台灣完成了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憲法增修、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直接民選、總統直接民選、首次政黨輪替、舉行全國性公民投票等重大政治改革,使台灣由集權專制,蛻變成為現今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而台灣民主化在2021年由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排名中,已名列全球第八,為西方世界以外排名最高的國家,上述都不是由宗教神明來做決定,台灣民主化已受到各國肯定,郭台銘「就讓神明來做決定」發言,似乎其認為的民主政治仍被宗教指導所限制,此為倒退到舊時代的君權神授思想,忽略台灣人民的自由性和主體性,故筆者認為富商郭台銘想成為台灣總統候選人,必須對台灣民主的歷史進程有所認識,不是富人就具備擔任台灣國家總統的資格,其中提問的民主精神是基本知識和能力,故筆者為文介紹巴西教育思想家Freire的提問民主精神,藉由此文,可提高候選人在提問民主精神的教育素養,說明如下。

一、提問式教育是民主精神的行動表現

巴西教育思想家Freire的提問民主精神,也深深影響遠在18724公里外的台灣,而Paulo Freire是二十世紀著名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與草根教育運動的提倡者,他被稱為「熱情的進步主義者」,「不妥協的民主主義者」和「無悔的基進改革者」一生致力於農民和工人的掃盲識字運動,透過推廣識字教育讓在社會中的被壓迫者增能,進而改變現實中社會不公義的現狀,P.Freire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句話驗證了佛萊瑞(P.Freire)非常重視透過對話、分享、思考與行動,進而產生「賦權」(Empowerment)的教育歷程,去形構出解放、多元的生活世界。

在這樣思想前提下,提問式(problem--posing)教育,係指教師在教學過程和學生是有來有往的對話互動關係,師生教學相長,學生是教師(students-teachers),教師亦是學生(teacher-student),教學者也向受教者一起學習,教學者仍然需要教育共同成長,師生在教學與學習中,一起來探索知識,理解世界的一種對話式的教育。 (相關報導: 顧立民觀點:人民的憤怒,民進黨感受到了嗎? 更多文章

而提問式(problem--posing)教育,就是Freire認為的巴西民主精神的行動表現,因平等對話是民主價值的核心,而P.Freire所認定提問式教育也是具備民主性質,集體學習的一種動態過程,是學習者全程參與學習的完整歷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室的聲音不應只有教學者對學習者,上對下單方面灌輸知識的背誦聲音,或者教學者獨白式的自導自演,讓學習者在課堂時完全沒有發言討論的對話機會,在提問式教育的情境裡,學習者更不能是處於扮演溫馴被動的聆聽者,他們也必須成為批判主動的發聲者,他們的意見需要被傾聽,被看見與充分對等的尊重。在提問式教育中,教學者與學習者都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