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教訓」直截了當地敘述美國如何在這場遙遠的戰爭中陷入僵局,以及政府對公眾的決意隱瞞。「記取教訓」的訪談大致類似國防部為越戰彙編的機密歷史「五角大廈文件」。五角大廈文件在1971年洩露時引起了轟動,文件中透露,長期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在向民眾謊報國家是如何捲入越南問題。
這份7000頁的研究分為47卷,含有外交電報、決策備忘錄及情報報告,內容依據完全為政府的內部文件。為了保密,國防部長羅伯特.麥納瑪拉(Robert McNamara)曾發布命令,禁止文件作者採訪任何對象。
「記取教訓」計畫就無此限制。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人員在2014年至2018年間進行了採訪,對象主要為小布希和歐巴馬時期任職的官員。與五角大廈的文件不同,這些「記取教訓」的文件最初都沒有列為政府機密。然而《華盛頓郵報》才設法欲將文件公之於眾,其他聯邦機構便開始介入,於事後將部分資料歸類為機密資訊。
「記取教訓」訪談幾乎沒有透露軍事行動的相關資訊,不過從戰爭之初至川普政府開始執政,其中大量內容都在駁斥官方對戰爭的論述。
為補足「記取教訓」的訪談內容,我取得了數百份倫斯斐早先在2001年至2006年間寫下或收到的阿富汗戰爭相關機密備忘錄。倫斯斐和部下都將這些備忘錄稱作「雪花」,內含五角大廈高層對下屬的簡短指令或意見(通常一天會有數次)。
倫斯斐在2011年公開了幾份雪花文件,與他的回憶錄《已知與未知》(Known and Unknown)一同張貼在網路上。但雪花仍有估計約5萬9000頁的書面資料並未公諸於世,大部分內容仍屬機密。
2017年,為回應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非營利研究機構「國家安全檔案資料庫」(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提起的《資訊自由法》(FOIA)訴訟,國防部開始逐步釋出倫斯斐其餘的雪花文件,資料庫也與我分享了這些內容。
雪花的措辭帶有倫斯斐的粗魯風格,許多內容都預告了十多年後,仍持續困擾美國軍方的問題。倫斯斐曾在給情報長的備忘錄中抱怨道:「在阿富汗誰才是壞蛋?我無從得知 」,這是他在開戰近兩年後寫下的備忘錄。
我也取得了幾份口述歷史訪談,是非營利組織「外交研究暨訓練協會」(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訪問駐喀布爾美國大使館官員的記錄。這些訪談提供的視角相當直接,外事官員在其中大肆抱怨華盛頓對阿富汗事務一無所知,處理戰爭的方式也大錯特錯。
聯邦政府未向人民吐露戰爭實情
《華盛頓郵報》憑藉新聞編輯部一眾員工的才華,於2019年12月發表了一系列與這些文件相關的文章。數百萬人閱讀了本系列內容,包含《華盛頓郵報》公開發布作為線上服務的採訪和雪花資料庫。
國會多年來一直忽視這場戰爭,終於舉行多次聽證會來討論和辯論這些調查結果。上將、外交官及各官員在證詞中承認政府對民眾並未吐實,所有政治派別的立法人員都表示憤怒和失望。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兼衆議院議員艾略特.恩格爾(Eliot Engel,屬紐約民主黨)表示:「這些記錄證據確鑿,顯現出美國人民與領導人之間缺乏溝通,無法開誠布公地討論我們在阿富汗的行動」。參議員藍德.保羅(Rand Paul,屬肯塔基共和黨)則稱《華盛頓郵報》此系列文章「極度令人憂心。其中描繪出這場戰爭已偏離使命,美國投注的心力相當不值,也缺乏可實踐的明確目標」。
這些機密的公諸於世,觸動了人們的痛處。許多美國人一直懷疑政府並未對戰爭事務據實以告,因此相當生氣。民眾渴求更多的證據,渴求更多如實呈現局勢的真相。
我知道美軍曾與駐紮阿富汗的士兵進行口頭歷史訪談,並發表過一些相關的學術專題文章。但我很快就發現軍方其實還藏有大量的類似文件。
2005至2015年間,軍方的「軍事領導經驗」(Operational Leadership Experience)計畫(棣屬堪薩斯州李文渥斯堡[Fort Leavenworth)的「戰鬥研究機構」[Combat Studies Institute])訪談了3000多位曾為「全球反恐戰爭」(Global War on Terror)在海外服役過的軍人,大多數曾至伊拉克參戰,但也有許多人曾被分派至阿富汗。
我花費數週檢索完整轉為逐字稿的非機密訪談內容,留下600多份針對阿富汗退伍軍人的採訪。陸軍口述歷史是很生動的第一手資料,大多取自駐紮前線的初級軍官。我還取得了華盛頓特區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的少量口述歷史訪談。
因陸軍授權將這些訪談用於歷史研究,所以許多軍人都更開放地談論自身經驗,若是面對撰寫新聞報導的記者,他們可能就不會這麼開誠布公。他們對戰爭的錯誤集體表現出不經掩飾又誠實的觀點,與五角大廈自吹自擂的論調截然不同。
官員被要求守住不能說的秘密
我在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找到了另一份資訊相當豐富的文件。維吉尼亞大學的無黨派附屬機構「米勒中心」(Miller Center)專門研究政治史,他們自2009年起便開始執行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 Bush) 總統任期的口述歷史研究計畫。米勒中心採訪了大約100名與小布希共事過的對象,包含重要政府官員、外部顧問、立法委員和外國領導人等。
(相關報導:
對俄烏衝突保持「中立」,習近平在打什麼經濟算盤?
|
更多文章
)
大多數人接受訪談的條件是機構必須長年保密這些筆錄,甚至是直到他們死後才能公開。從2019年11月開始,米勒中心向民眾開放了部分的小布希檔案。這時機對我而言相當完美,讓我得以取得軍事指揮官、內閣成員和其他阿富汗戰爭資深官員的十幾份口述訪談記錄。
維吉尼亞大學的口述歷史訪談同樣表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坦率態度。海軍上將彼得.佩斯(Peter Pace)曾在小布希麾下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的主席和副主席,他表示自己未能向民眾坦承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可能會持續多長時間,因此感到遺憾。
「我應該要告訴美國人民,這不是幾月和幾年就能解決的事,而是幾十年 。」佩斯說道。「我沒有說出口,因為據我所知,小布希總統也沒有說出口,美國人民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以為可以速戰速決。」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圖左)、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圖右)(資料照,美聯社)
本書的撰寫目的,並不在於詳盡敘述美國的阿富汗戰爭。本書也並非一部講述作戰行動的軍事史。重點反在解釋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以及為何三位總統及其政府未能訴說真相。總而言之,《阿富汗文件》是奠基於一千多名重要參戰人士的訪談內容。「記取教訓」訪談、口述歷史和倫斯斐的雪花包含超過一萬頁的文件,全都未經編輯和篩選,清楚傳遞了人們的聲音:從華盛頓的決策者,到阿富汗山區和沙漠中作戰的前線人員——他們都清楚,美國人民知曉的戰爭官方版本並非事實,充其量也只是經過矯飾的版本。
然而,幾乎沒有資深政府官員敢於在公開場合中,承認美國正在緩緩輸掉一場曾獲美國民眾壓倒性支持的戰爭。軍事和政治領袖一同保持緘默,逃避責任,不願重新評估情勢,可能還因此錯過了扭轉結局或縮短衝突的時機,他們卻是選擇埋葬錯誤,任戰爭漸漸變得難以掌控。
(相關報導:
對俄烏衝突保持「中立」,習近平在打什麼經濟算盤?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