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滿意度」的?我們查閱了一些研究資料,實在有不少出乎意外的發現。
女性有多不重視自己的「性滿意度」?
一項針對美國女性的調查顯示:她們自我報告中的性滿意程度並不低,和男性相當,甚至更高,她們還認為自己擁有對性的自主權和控制感。
可當她們形容自己的性體驗時,又會使用:「令人沮喪」、「丟臉」、「羞恥」這樣的字眼,還有30%的女性報告說在性生活中感到「疼痛」——這無疑是矛盾的,這麼多負面描述,怎麼可能滿意?而這些詞也很少出現在男性的自我報告中。
心理學家McClelland的研究稱,年輕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用伴侶的性滿意度來衡量自己的性滿意度:「如果他獲得了性滿足,那麼我也就滿足了。」而男性則更傾向於用自己的性高潮來衡量自己的性滿意度。
關於女性較少關注自己「性滿意度」的事實,下面還有一組研究和數據:
在澳洲一項關於異性戀之間性行為的調查中發現,男性到達性高潮的頻率高達95%,女性則只有69%。
女性比男性患有性功能障礙更多。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篇文章,多達43%的女性在性功能方面存在某種形式的困難,而男性則為31%。男性可以用某些醫學手段刺激性器官,但女性的性功能障礙(FSD)幾乎完全被視為精神和心理問題(也可能存在基因問題)。
一份國外某大學的調查中,四分之三的大學女生剔除了她們的陰毛,且認為這是「自己的」選擇。進一步調查才發現,她們剔除陰毛的原因在於「避免羞恥」、「男性總會表現的像被噁心到」。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承認,女性對自己性滿意度的重視程度,比男性要小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

「污名化」、「高潮克制」和「女性貞操觀」
一旦話題涉及到「性」,女性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污名化,這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心理學上有兩個相對的概念:「蕩婦羞辱」和「良婦羞辱」。前者指一個女性如果穿著性感就會面臨被羞辱指責的困境;後者則指一個人如果穿著保守,又可能會被人譏笑是刻板不解放的。
面對「性」這個問題,許多女性會擔心類似的羞辱:過於主動,就會擔心對方對自己產生誤解;如果太保守,又擔心無法讓伴侶享受到彼此深入接觸的快感。
這些污名化的輿論對女性的「性滿意度」有影響嗎?當然,而且很嚴重。
如果女性在生活中接收到的關於「性」的消息、評價都是負面和消極的,她們可能無法擁有足夠的自信去擁抱高潮,享受性愛,即使這種禁錮可能是無形的、感知不到的。
此外,還要再提一句被說濫的「處女情結」,也就是「女性貞操觀」。
人們對「處女膜」有著過度重視。原本只是一種女性的生理器官(組織部分),隨著雌性激素的分泌會正常變薄、脫落,(甚至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層膜),卻變成了和性愛直接掛鈎的指標,甚至出現了「貞操」機制——女性不可以在婚前發生性關係,這是不道德;紅杏出牆的女性應該被指責,被浸豬籠(例如潘金蓮);為愛私奔的女性是給整個家族丟臉(例如祝英台)。 (相關報導: 感情淡掉因為對方「變了」?戀愛心理學3招找回熱戀感,好好學習再愛彼此一遍 | 更多文章 )
但事實上,「處女」、「第一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構建出來的概念,用進化心理學的說法,只是男性為了保證後代基因延續的準確性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