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幾歲都能出發!3位女性獨旅者想告訴妳的事

3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踏上獨旅,她們不只是為了觀光和放鬆,也為了探索自我、重新認識自己。(世界走走/李承祐製圖)

「你要去學習、去訓練、去經歷,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就會發覺沒有那麼困難。」

編按:後疫情時代的邊境,享受無拘束旅程的獨自旅行者已成趨勢,特別是女性的身影增多,格外顯眼也讓人好奇,她們帶著哪些好奇再次出發、又期待帶回什麼樣的自己?

這是世界走走專題「她們的獨旅」的第一篇報導,採訪3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踏上獨旅的心路歷程。上班族阿曼達喜歡為她到訪的每個地方建立專屬的歌單;大學教授林志潔肩負家庭和事業的雙重重擔,總是利用差旅途中的空檔讓自己喘息充電;已退休十年、現在是環遊世界旅行家的胡語芳,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過程中與陌生人對話,一瞥當地文化的日常切面。

以下是她們愛上獨旅的故事。

「我覺得最棒的旅行方式,就是把自己融入當地,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阿曼達,31歲,數位行銷公關兼厭世上班族。

上班族阿曼達認為,自己一個人旅行,可以學到怎麼跟自己溝通。(受訪者提供)
上班族阿曼達認為,自己一個人旅行,可以學到怎麼跟自己溝通。(受訪者提供)

回想起20歲那年第一次獨自出國旅行,阿曼達笑容爽朗地說自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當時不像現在有普及的智慧型手機,我就是先上Google Map確定好每一個景點和路線,把它寫在小筆記本裡。」

那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獨旅」一詞也尚未風行,阿曼達一個人走在英國的街頭,向當地人問路,卻猝不及防碰了軟釘子:「英國人很不喜歡肢體的接觸,比如說我問路時稍微拍肩,他就會說你不要碰我。那時也沒有做好文化衝擊的準備。」

雖然在第一次獨旅時遇到了小插曲,也沒能拍照留念,她卻因此迷上了一個人旅行。儘管後來也曾和朋友結伴旅遊,但她發現,獨自旅行才是最自在的。

「跟朋友旅行也不錯 ,但是要互相遷就對方。⋯⋯因為我的個性就是一個比較隨意的人,經常會臨時起意,覺得我現在很想進去這個地方看看。」

「跟朋友一起旅行,你可以學到怎麼樣跟他人溝通配合,可是自己一個人旅行,可以學到怎麼跟自己溝通。」

與陌生人共飲,走入當地人生活

22歲那年,剛出社會的阿曼達前往日本,踏上自己真正意義的第一次獨旅。除了經濟變寬裕、不需要再住男女混宿的青年旅社之外,她開始更勇敢地走入當地人的生活圈:她選擇沙發衝浪(couchsurfing),住進當地人的家裡,也嘗試走進擠滿陌生人的路邊攤。

「日本很有名的小吃攤街道,都是站式的酒吧,那時候我就想說『欸 ,這裡好多人喔,都是陌生人,我到底要不要進去?可是我真的好想喝酒⋯⋯』」

阿曼達站在小吃攤外做了一大堆心理建設,演練自己等下進去要點的菜,並計畫喝完就走。只是掙扎半天,進去之後,遇到的情況跟她預設的場景完全不一樣。 

「所以後來我的處理方法就是,隨便啦,跟著感覺走進去!」

阿曼達(圖中間者)從獨旅的初心者到熟手,變得更敢於和當地人交流。(受訪者提供)
阿曼達(圖中間者)從獨旅的初心者到熟手,變得更敢於和當地人交流。(受訪者提供)

阿曼達也喜歡逛當地的菜市場。她說,埃及的市場是她逛過最有趣的,街巷交錯宛如迷宮,鑽來鑽去總會發現新攤位;即使不懂當地語言,也能從路人的肢體動作和聲音語氣,猜出他們在做什麼。

「在那邊,你可以跟當地人一起去買菜,可以看他們平常生活都在吃什麼、怎麼去做交易。我覺得在每個國家,當地人買東西的行為是最好去瞭解地方文化的方式。」 (相關報導: 8項獨旅必備物品,8個女生的旅行故事 更多文章

瞭解當地歷史,聆聽在地的聲音

阿曼達也建議,如果想要更沉浸在旅行地的氛圍之中,可以在出發前做點功課,瞭解該城市或景點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