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身障者宜居環境 中市將建全國首座身障運動中心

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空間,台中市政府在停車地段劃設身障者專屬車位。(圖/曾家祥攝)

為打造友善身障宜居環境,台中市政府多管齊下,除騎樓整平、路平、孔蓋下地、排除人行道通行障礙、購置無障礙公車等,提供身障者更完善的公共空間外,也將規劃興建「身障國民運動中心」,鼓勵身障者運動風氣。

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身障國民運動中心是市府政策,也獲得教育部支持,選地確認後即可加速興建,這將是全國首座身障運動場館,台中市希望作為示範,鼓勵其他縣市共同推動。

打造身障友善城市 多項評比獲肯定

「設身處地,以人為本!」林佳龍今(27)日在市政會議表示,市政建設要以市民為中心去思考,以路平計畫為例,除讓道路更為美觀外,更要保障用路人安全,避免車禍意外等發生。

市府打造身障友善城市,在多項評比中獲得肯定,包括:中央全台公園綠地無障礙環境的評比中,台中市與台南市並列第一名,未來也要持續將各項友善作為,落實到各層面的應用上。

今日市政會議,由都發局、建設局、交通局、社會局及運動局分別針對「共創更好的社會-台中身障友善城市」進行專案報告,說明市府推動友善城市的成果及未來規劃,並邀請大銀微系統公司經理林淑雲及身障游泳選手兼台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理事陳永勝出席提供建議。

共創更好的社會 各單位報告成果及規劃

中市都發局長王俊傑表示,市府執行騎樓整平專案,自104年至106年共執行18條路段,改善總長度約41萬多公尺,並定期針對公共建築物進行無障礙設施清查,輔導不符規定者完成改善。

建設局長黃玉霖指出,透過4年、500公里路平專案、台中好生活旗艦計畫,致力提升道路安全及營造人行友善環境,預計今年底前可完成長度49.74公里人行道改善;同時也全國首創孔蓋下地,改善道路孔蓋平整提升安全,目前已完成1萬1千個下地量,並首創人行道通行障礙排除,針對201條影響行人通行的主要道路,進行1,155處障礙物遷移。

交通局長王義川指出,市府成功爭取中央補助19.6億元購置無障礙公車,目前台中市無障礙公車1,039輛,佔全市公車7成。

交通局也邀請身心障礙聯盟等團體,共同檢討與修訂上下車標準作業規範,讓駕駛員熟悉無障礙設費的操作,提升身障友善服務,並陸續打造無障礙候車亭,以利公車進站及斜坡板使用,提升無障礙通行空間。

社會局則藉由送餐、關懷據點、輔具資源、日間照顧、社區交流、復康巴士與乘車補助等,提供身障朋友更完善的照顧服務。

運動局長王慶堂表示,推動興建身障國民運動中心計畫,設施包含室內游泳池及復健水療池、重度障礙體育室、綜合球場及體適能中心,目前現正辦理選址作業評估,並已編列先期作業經費260萬元,同時也爭取中央補助,預計興建經費2億元。 (相關報導: 「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國內收養觀念雖進步 收養身障兒待努力 更多文章

台中市將於2019年舉辦東亞青奧,盼透過賽事舉辦提供身障朋友友善的運動與觀賽空間,改善空間死角、提供無障礙設施及輪椅觀眾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