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開放政府」大檢驗 學界:多數資料品質低端、更新不定期

台北市長柯文哲當年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作競選主軸,然而,近期學界全覆蓋地耙疏北市開放資訊平台「Data. Taipei」資料庫,將資料的開放品質用國際指標分5星等,發現北市開放的資料全數落在低端的1-3星,6成資料更新時程為「不定期」。(資料照,蔡耀徵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2014年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作競選主軸,執政後多次提到「資料開放是原則,不開放是例外」引起好評。然而,近期學界全覆蓋地耙疏北市開放資訊平台「Data. Taipei」資料庫,將資料的開放品質用國際指標分5星等,發現北市開放的資料全數落在低端的1-3星,6成資料更新時程為「不定期」;被柯P視為雍正皇「軍機處」翻版的秘書處,資料開放程度在33個局處排行倒數第一,越接近柯市府核心,越不透明! 

根據民間的開放文化基金會解析,所謂的資料「開放」,若只是口號及形式作為,與「開放」真正的精神背道,就稱其為「洗白式開放」。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不但違背選舉政見,公關包裝式地給予民眾一個「參與」的夢,也造成民眾對「政府開放」有狹隘的想像與錯誤認知。

公文丟上網不是開放資料 即時、結構化、標準化才是指標

台北市政府的開放資料都存放在「Data. Taipei」平台中,這是北市府自2011年9月起,為因應政府開放資料的普遍趨勢而設,以提高市政府的資訊透明度為宗旨,柯文哲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口號上任後,沿用此平台。近期,由台北市立大學與台大、東海大學師生,以此平台為基礎,透過程式全覆蓋地抓取柯市府時稱擁有2440(實則2279筆)筆資料集作分析,於本月發表「政府開放資料品質之研究:以Data Taipei平台為例」一文,引起迴響。

20171227-SMG0035-柯文哲市府「資料開放品質」局處排名-1
 

研究指出,所謂「政府開放資料」,是指釋出「原始資料(raw data)」,可供不同使用者以不同方式再利用。換言之,絕非政府單位將公文或文書丟到網站上,就能稱得上開放資料,且開放資料應採主動、大量、即時、結構化、標準化的資料為主,國際上也有資料開放品質的評鑑指標,透過全球資訊網(WWW)發明者和鏈結資料的創始者Tim Berners-Lee所提的開放資料「5星分等」架構,星等越高,代表開放品質越佳。

越核心越不透明? 秘書處9成資料為1星等

結果顯示,柯市府各局處開放資料品質,全部集中在低階的1至3星等,無法提供4、5星等對資料的要求:可重複使用、與其他資料互相結合,或產生更強大的網路效益,像是公車app即時掌握公車動態,使用者不需更換網址即能擷取最新資訊,且單一管線、固定API取得,即屬4星要求,而5星等更可以做到相關的訊息能容易地被鏈結到,搜尋頁面有推薦資料的功能等。換言之,在開放資料可以帶來的「網路效應」及「社會效益」上,柯市府應作更進一步的構思。

研究更進一步顯示,以市府內33個局處單位的資料開放品質作排等,柯市府的核心「秘書處」雖開放多達1422筆資料,但有9成落在低階的1星等,是所有局處中開放品質最差者,見證了核心的資料,果真包得密不透風!大巨蛋的相關資料,由議員及媒體三催四請才與世人見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關報導: 蔡壁如為何遭調職?柯文哲說了這個理由…… 更多文章

理當開放資料領頭羊 資訊局卻有過半資料僅1、2星等

此外,研究也顯示,北市府內最明白資料開放對政府及民間有「乘數效應」及「附加價值」的資訊局,其資料開放品質,卻落居全府第11名,43%資料為3星,過半為1、2星等;擁有最大量數據資料的交通局,每天接收車水馬龍大台北交通數據,開放品質落居12,64%資料為1、2星等;監督全府達成選前「柯P新政」落實程度的研考會,開放品質也位列13,72%是1、2星等的資料。

2017-05-30-端午連假即將結束,台北車站周邊出現收假人潮、車潮04-路況配圖-盧逸峰攝
擁有最大量數據資料的交通局,開放品質落居12,64%資料為1、2星等。圖為台北市區路況。(資料照,盧逸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