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公共化」社會局長許立民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學生,跟隨柯多年,以學自然科學的醫生姿態,進入首都社政體系,眼睛看出去的世界自然與局內同仁大不相同,許立民如何利用這3年的經驗,擘畫出柯P下一任期內的「托幼社福」方向,是個有趣的議題。而根據以往經驗,在首都托嬰價格讓家長大喊吃不消的情況下,透過政府托嬰補助的作法,反而會拉升市場價格,加劇困境,許立民在經過與專家的多次討論後,拍板了讓私托市場價格「凍」在2萬2000元,私人保母「凍」在18000元的方案,同時家長依舊能取得補助,減輕負擔。
要解決少子化問題,落實在地方層級,必須是具體可執行,且最好還能讓政策帶有「市場引導」效果,如此,才可以達到政府一出手,就有連動的效果,還要注意政策的負面效果。
「0-2歲托幼」社會局負責5萬寶寶照顧需求
「0-2歲托幼」,是社會局的對象目標,2歲以上便移交給教育局主管,在台北市,每年約有5萬3000多的0-2歲寶寶,經社會局調查,約有18%的家長會希望外托(即非在家由自己或祖父母照顧),這些家長面臨了公托等不到,私托及保母價格過高的難題,為了解決父母的托嬰成本高昂困擾,許立民開出了三大施政軸線。

這三項政策目標分別是「私立托嬰中心2萬2000元計畫」,「保母1萬8000元計畫」,以及「公立托嬰中心續辦計畫」。上述全部圍繞著「托嬰公共化」的概念,即透過政府的介入,達到最終的效果:減輕父母生養負擔。
「生育補助」是現下各縣市政府的夯話題,如何在政府「發錢」之前,以帶有「前提條件」的方式約束相關人,使其做出有利於政府政策方向的事,是社會局的主要思路。
如何「凍住」市價?社會局透過「友善托育」補助 由家長給業者壓力
首先,社會局先調查了市面上的「保母」與「私托」市價,以私托而言,社會局3年前先調查了全樣本的北市私托共99家的托嬰價格,而後設定市場中有75%的私托都可落入的價格金額,約為2萬2000元以下,以同樣方法,得出50%的保母市場價格,約會落入1萬8000元以下,基此,許立民希望將這兩個價格「凍」住,限制市場調漲。
然而,市場談何容易受控?而根據以往實務經驗,政府一旦給予父母托嬰補助,往往帶來市場價格的相應抬升,將寶寶送往私托與私人保母的父母,會被收取更高額的費用,這是政府政策帶動的市場價格上漲效果,如此就失去政府補貼的本意。
因此,要如何在給與補助的同時,又能「凍住」市場價格,就要靠一點「公權力」及「正當理由」來介入了。
有什麼理由來限制私托與私人保母價格呢?許立民解釋,北市府設立「友善托育」補助,家長每月可領3000元,但凡申請此補助的父母,必須向社會局出示給付給私托每月2萬2000元,或給付給保母每月1萬8000元的合意書,換言之,透過父母給業者壓力,讓北市的私幼與保母費用產生「凍住」效果,且凍在一個經社會局調研後市場可接受的價格,不得上漲。 (相關報導: 柯P說要「連哄帶騙」奪取校園餘裕空間 社會局祭出「緊迫盯人」攻勢 | 更多文章 )

而經過社會局計算,有心將寶寶送私托的爸媽,除了可領衛福部給予的每月3000元、北市給予育兒津貼2500元,以及北市再加碼的「友善托育」補助月3000元,共8500元,送私托的家長,只要實際負擔1萬3500元,同樣地,保母費扣掉以上補助金,父母實際負擔9500元,第二胎則分別只要月負擔私托10500元、保母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