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成長竟也可能是公司作假帳?大會計師教你用三招練功、贏在萬點!

從證券公司看盤到手機下單,投資人唯有掌握財務資料、拆解背後意含,才能真正避開風險。(資料照,顏麟宇攝)

編按:前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以其豐富經驗撰寫了《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一書,在國內引發廣大迴響。張明輝透過生動比喻和清晰邏輯,讓讀者輕鬆了解看似艱澀的會計語言,原來就是洞見企業經營體質的一扇窗戶;記者透過第一手訪談,將張明輝對財報的認識簡單扼要分享給讀者,以下是專訪摘要整理。

這幾年隨著許多投資達人現身說法、開設付費課程,我注意到投資大眾越來越重視上市公司財報,甚至有人上網討論:「台積電每季存貨周轉天數變化背後有什麼意含?」我從業數十年,實在沒看過這種「奇景」!這個轉變證明我們的散戶越來越用功,一定可以更加了解財務資訊背後的意義。

第一招:三張報表,秒懂企業競爭力

身為一位會計師,我得再次強調解讀財務報表的重要。企業天職是賺錢,領導人是帶兵打仗的將軍,除了將軍本身領導能力,從資產負債表中具備哪些「資產」,還可以清楚看出這家公司「武器裝備」是好是壞?它當下的整體資源配置能否應付競爭?所以研究資產負債表是洞察一家公司全盤競爭力的關鍵。

損益表方面,如果企業是個浴缸,水龍頭打開、水(營收)就流進來;最後浴缸流出(成本支出)、剩下多少水(稅後淨利)?在損益表上都能清楚看到。所以損益表就像一個「縮時攝影」檔案,紀錄水位高低,最後留下來的水就是當期的賺賠結果。

如果企業是個浴缸,水龍頭打開、水(營收)就流進來;最後浴缸流出(成本支出)、剩下多少水(稅後淨利)?在損益表上都能清楚看到。所以損益表就像一個「縮時攝影」檔案,紀錄水位高低,最後留下來的水就是當期的賺賠結果。

損益表也是一般投資人分析企業首先入門的報表,觀察重點首先是這家公司能否控制成本?第二,它能否主導產品、服務價格?總而言之,它產品的定價能力到底好不好?舉例來說,法國餐廳的定價能力比較強、價格往往高於其他餐飲業者;它開在都市中心應可高朋滿座,但如果開在合歡山頂上生意恐怕很差,所以如果不懂得慎選地點、節約房租成本,損益表上就會顯示它賺不了什麼錢。

法國餐廳的定價能力比較強、價格往往高於其他餐飲業者;它開在都市中心應可高朋滿座,但如果開在合歡山頂上生意恐怕很差,所以如果不懂得慎選地點、節約房租成本,損益表上就會顯示它賺不了什麼錢。

再以現金流量表來說,名符其實「賺錢」的公司,除了損益表上有獲利,還應該在現金流量表上有很高現金流入,也有持續配發現金股息;而不是營收很多卻收不到現金,也不是毛利率高但存貨很多,都沒有讓營收轉為實質現金流入。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出席台積電法人說明會。(陳明仁攝)
台積電來自本業的現金流強勁,除因應大額資本支出,仍有餘裕提高現金配息,是龍頭股代表。圖為董事長劉德音出席法說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第二招:產業知識與財報應並重

在我看來,一般投資人無須太過鑽研財報知識,我反而認為他們對商業實務掌握不足,也就是缺乏產業知識,會嚴重影響投資人判讀財務的結果;畢竟台灣8成上市公司都是製造業者,彼此經營型態差距很大,如果更能了解個別產業的特性,投資人比較不容易犯錯。(延伸閱讀:為什麼巴菲特選股眼光特別好?原來他都用這個指標,提前算出能不能發大財! (相關報導: Money Talk》兩次上市隔年都爆股災!看到阿里巴巴來籌錢,你就要小心了! 更多文章

比如說我在書中提到,好公司不應該有太多「其他應收款」,但這並非通則-遊戲業者就常有較高「其他應收款」,因此對財務報表有疑慮,還必須進一步對比業界生態才能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