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台灣染疫死亡的人數,時高時低,跟蔡英文為酬庸圈內人所創造的政務官職位,或安排到金融、基金、民團的董事,法內法外,哪個更多?蔡英文比較在意哪個數字?
蔡英文大量投資各種壟斷性的資源捷徑,攔截國家預算,掠奪民間資產,營造絕對性的統治表象,則像泡沫經濟一樣不斷自我膨脹,已遠遠超出控制範圍。當碰到染疫死亡不是泡沫數字,不能當統治基礎,泡沫被戳破一圈。
從兒童染疫死亡,到歐密克隆(Omicron)變種的語焉不詳,加劇信用破產。由於缺乏可回歸的真實面,只能透過司法院、考試院、立法院等既有壟斷職位的濫權,分贓的加速,外交的煙火秀,吹出更大的統治泡沫,嚇唬百姓,誑稱台灣韌性。
獲得外交部台灣獎學金的一位東南亞學者,半質問、半聊天地告訴我,台灣的自由民主在歐美經驗裡固然光鮮,因為歐美根本沒有經驗過台灣,但在東南亞經驗裡,台灣的人權紀錄是歧視與剝削。
他說台灣人歧視東南亞,不但在行為上,更在觀念上,包括新南向政策。他分析新南向政策的歧視至少兩方面:在觀念上認為東南亞落後,台灣擺出援助、提攜的姿態;而在實踐上,東南亞人在台灣遭到歧視剝削。
我緩頰說這是民主國家普遍現象。結果觸發他繼續批評台灣人權是泡沫,一語驚醒夢中人。他提到東南亞的一些非政府組織,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推動價值,不像台灣民間團體靠政府養活,甚至當政治敲門磚背叛同志。
我們都同意歐美對台灣及東南亞的心態,是種族主義。所以台灣這種有色人種,有選舉就算超標了,實際情況沒必要認真。何況如果歧視的是東南亞人或中國人,他們本來不就沒人權嗎?那更不必關注。
我們講到台灣鄙視新加坡。以前李登輝靠李光耀幫忙,出訪新加坡來凸顯台灣主權。他卻瞧不起李光耀,過河拆橋,詆毀李光耀在台灣為私利圖謀!後來,外交部長還譏諷新加坡是鼻屎國家。自我澎風,踐踏恩人,是毒泡沫。
陳時中一度鄙視新加坡的防疫,說台灣不能容忍新加坡每日超過一千人染疫那種表現。曾幾何時,台灣反而以10-15%人口染疫當目標。到底病死多少算多呢?蘇貞昌為此與民眾口角,甚至語帶威脅,他為維持泡沫而吐泡沫。

其實,數字在台灣政治文化中只能算彆腳魔術。因為,死亡人數關係到誰有資格做統治者,統治者權力力夠不夠大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濫用數字的本領及格調。本領愈大、格調愈低,就愈能讓人害怕而臣服。
對染疫死亡多少的心不在焉,從之前把二二八受難死亡人數胡亂膨脹,已可預見。似乎遇害人數愈多講話愈大聲,因此編造各種遇害數萬的推論。殊不知,這反而侮辱受難者,好像區區數百不足以稱迫害。從人權角度,莫說數百,就算數人,也必須追究到底。捏造人數反映的恰恰是統治者的輕忽人權。
玩弄數字最怕碰到大陸,比如對大陸的經濟依賴。讓台灣信用更糟的,是輸出大陸的水果、漁產化學劑量大幅超標。毒大陸人無所謂?但碰到核食、萊豬毒台灣人呢?美國人、日本人毒我們,我們毒大陸人,完成種族階梯。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陳時中解套,民進黨解圍,全民解氣 | 更多文章 )
從這位東南亞學者質問裡呼之欲出的,就是虛假二字。如果是個樸實的社會,虛假的政客們會彼此揭發,就好像自己跟社會大眾同一邊,轉移自己虛偽造假帶來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