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右翼政黨為何在歐洲各地崛起、甚至晉升主流?

2022年4月,法國街頭的勒潘海報被人塗上了希特勒的鬍子。(美聯社)

法國正處在危機邊緣。

本周,一名來自法國-阿爾及利亞裔家庭的17歲少年在巴黎附近被警察開槍打死,騷亂蔓延到全國各地,從郊區(通常被社會忽視)爆發,人們屏住呼吸。

這種類型的騷亂在法國並非聞所未聞。但強烈的情緒席捲了整個國家,無論是同情警察還是同情郊區和受害者家屬的人。自2005年夏天以來,這種情緒在法國從未出現過。

雖然馬克宏總統顯然在努力控制局勢,但他的極右翼政治對手馬琳·勒潘(Marine Le Pen)在安全問題上有著強硬立場和反移民論調,很可能最終在民意調查中受益。

放眼歐洲的南、北、東、西,你會看到不同風格的極右翼政黨——懷舊民族主義、民粹民族主義、帶有新法西斯根源的極端保守主義等等——正在明顯復蘇。

2016年,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馬琳·勒龐在弗雷瑞斯(Frejus)舉行的國民陣線政治集會上發表演講。
2016年,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馬琳·勒潘在弗雷瑞斯(Frejus)舉行的國民陣線政治集會上發表演講。

可以追溯到歐洲20世紀反納粹和反法西斯義大利的毀滅性戰爭的古老禁忌——大多數選民認為你不應該再投票給極右翼,主流政黨拒絕與極右翼組織合作。這一禁忌正在逐漸被侵蝕。

2000年,我住在維也納,當時中右翼首次與極右翼自由黨(Freedom Party)組成聯合政府。成為了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歐盟甚至對維也納實施了外交制裁。

現在,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由喬治婭·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她是一個有新法西斯根源的政黨的領導人。在芬蘭,經過三個月的辯論,極右翼民族主義者「芬蘭人黨」最近加入了聯合政府。

在瑞典,堅決反對移民、反對多元文化主義的「瑞典民主黨」是議會中的第二大黨,支持著右翼聯合政府。

上周日在希臘,三個極右翼政黨贏得了足夠的席位進入議會,而在西班牙,有爭議的民族主義政黨「民聲黨」(Vox)——自1975年法西斯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去世以來西班牙第一個成功的極右翼政黨——在最近地區選舉中的表現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2023年5月21日,"民聲黨"主席聖地亞哥·阿巴斯卡爾在西班牙雷亞爾城參加政治集會。
2023年5月21日,「民聲黨」主席聖地亞哥·阿巴斯卡爾在西班牙雷亞爾城參加政治集會。

有傳言稱,他們可能會在三周後的全國大選後與保守黨組建聯合政府。

然後是波蘭和匈牙利極端保守、有獨裁傾向的政府。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甚至包括對其法西斯歷史如此敏感的德國。

民意調查顯示,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領先於總理蕭爾茨的「社會民主黨」(SPD),或與之並駕齊驅。上周末,一名德國另類選擇黨候選人首次贏得地方領導職位。社民黨稱其為「政治破壩者」。

到底發生了什麼?數以百萬計的歐洲選民真的轉向極右翼了嗎?還是說這更像是一場抗議投票?還是城市自由派選民和其他保守派選民之間兩極分化的標誌?當我們把政黨描述為「極右翼」時,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3年6月25日,德國東部,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羅伯特·塞塞爾曼(Robert Sesselmann)在選舉活動上發表講話。
2023年6月25日,德國東部,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羅伯特·塞塞爾曼(Robert Sesselmann)在選舉活動上發表講話。

看看一些主流政客的強硬態度,尤其是在選舉之前,在移民問題上,比如中右翼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或者安全問題,我說的是,自稱中間派的埃馬紐埃爾·馬克宏。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主任馬克·倫納德(Mark Leonard)說,我們正面臨巨大的悖論。 (相關報導: 使用被歐洲禁農藥、與一帶一路接軌 德媒:聯合國FAO淪服務中國利益工具 更多文章

一方面,近年來,許多主流政客都從極右翼手中攫取口號或立場,希望搶走他們的支持者。但通過這樣做,他們幫助極右翼看起來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