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駐華航空特遣隊成軍80周年─談中國與北非戰場的連結

駐華航空特遣隊的代表性人物,第23戰鬥機大隊大隊長史考特(Robert L. Scott Jr.)上校。

2022年7月4日是個很重要的日子,不只是美國的國慶日,同時還是駐華航空特遣隊(China Air Task Force)成軍80周年紀念日。相信華文世界的讀者,絕大多數不知道什麼是駐華航空特遣隊,但是如果筆者提到「飛虎隊」(Flying Tigers)的話,大家一定都會有印象。「飛虎隊」全名為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屬於中華民國空軍編制下的一支外籍傭兵大隊。

羅斯福總統之所以在1941年4月15日允許美國陸軍、海軍以及陸戰隊的空地勤人員除役後與中央飛機製造廠(Central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簽約,來到遠東參加中華民國空軍的原因,是在於當時美國尚未對日宣戰,直接派美軍來華勢必破壞美國的中立主義政策。可是等到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美國直接對日本宣戰,不再需要這樣的白手套了。

此外美軍對於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這樣的退役上尉,只因為受到蔣中正夫婦器重,就能在中國指揮一支獨立於美國陸軍航空部隊體系外的戰鬥機大隊參戰,而且還立下許多戰功並且成為西方媒體關注焦點感到耿耿於懷。他們希望藉由收編美籍志願大隊來重新把陳納德納入美軍體系的控制之下,於是先由美軍駐華軍事代表團團長馬格魯德(John L. Magruder)將軍出手。

馬格魯德將軍在1941年12月31日向蔣中正提議,將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歸併美國陸軍航空部隊體系,改編為第23驅逐機大隊。第23驅逐機大隊將納入一位中美聯合空軍總指揮官的指揮之下,然後馬格魯德向蔣中正推薦由自己擔任這個指揮官。蔣中正對讓「飛虎隊」歸併美軍一事不置可否,卻堅決支持這個中美聯合空軍總指揮官應該由陳納德擔任。

來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美軍以讓陳納德出任中美聯合空軍總指揮官以及向他提供更多飛機還有飛行員為條件,成功說服蔣中正夫婦和陳納德同意讓志願隊改編為第23戰鬥機大隊,並在美軍駐印度第10航空軍的編制下設立駐華航空特遣隊,讓陳納德擔任美軍在華最高的航空司令官。不過駐華航空特遣隊仍須受到第10航空軍節制,不是陳納德在中國想幹嘛就可以幹嘛的。

B-24轟炸羅馬尼亞油田,以切斷德軍非洲軍團的補給線,參與任務的B-24中有23架本來是要由中國起飛轟炸日本的,後來就留在埃及改編為美國陸軍第367轟炸機大隊。.jpg
B-24轟炸羅馬尼亞油田,以切斷德軍非洲軍團的補給線,參與任務的B-24中有23架本來是要由中國起飛轟炸日本的,後來就留在埃及改編為美國陸軍第367轟炸機大隊。

美國對華航空戰略

然而成立之初的駐華航空特遣隊,不只沒有得到更多的飛機,而且規模甚至還輸給做為傭兵的美籍志願大隊。根據美軍官方戰史,第23戰鬥機大隊在1942年7月4日成軍時只有20架Hawk 81A-2與15架P-40E戰鬥機,總計只有35架戰鬥機的戰力,而美籍志願大隊成軍之初則有99架Hawk 81A-2。另外還有10架P-43A槍騎兵戰鬥機,是從中華民國空軍手中借來的租借法案物資。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紀念抗戰85周年—懷念老兵沈有志 更多文章

唯一比志願隊時代強的,是駐華航空特遣隊麾下有8架第11轟炸機中隊的B-25C米契爾式轟炸機。於是在陳納德安排下,駐華航空特遣隊有了第23戰鬥機大隊大隊長史考特(Robert L. Scott Jr.)上校指揮的戰鬥機司令部以及海恩斯(Caleb V. Haynes)指揮的轟炸機司令部。B-25C雖然可對武漢、廣州以及香港等遠程目標實施打擊,卻終究只是雙引擎的中型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