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自北韓、中國和俄羅斯日漸嚴重的威脅,美日韓三邊合作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突出。 然而南韓與日本因歷史遺留問題交惡,導致這一三邊構架極為鬆散。 在這一背景下,南韓外交部長朴振近來的日本之行就格外引人關注。在這次時隔約4年半的破冰之旅中,朴振先後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重點討論了以二戰勞工為主的歷史遺留問題。
專家認為,出於對日韓以及美日韓三邊軍事合作的考慮,兩國政府將從努力推動改善關係,但二戰勞工等橫亙在兩國之間的諸多問題仍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 不過美國在雙方之間的調解有望起到一定的説明。
韓日就儘快解決歷史問題達成原則性一致
南韓外長朴振於本月18日至20日訪問日本,修復與日本的關係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朴振20日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通過此次訪問再次確認了兩國政府改善關係的決心。
二戰勞工這一韓日關係中最核心的問題貫穿了此行。 19日下午,朴振在首相官邸拜會岸田文雄,這是南韓外長與日本首相時隔4年首次會面。 朴振向岸田文雄轉達了南韓總統尹錫悅對改善日韓關係的強烈意願。 二人就二戰勞工問題交換了意見,一致認為有必要在日本企業在韓資產被強制兌現前找出解決方案。
前一日晚,朴振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舉行會談時也討論了該問題。 據南韓外交部發佈的新聞資料,兩國外長一致認為有必要儘早解決該問題。 朴振表示,將努力在強制兌現執行前找出妥當的解決方案。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韓日僅就原則性立場達成了一致,並未做更深層次的討論。
2019年,在歷史爭議難解的情況下,日韓貿易戰也被兩國政府推向白熱化。(美聯社)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岸田文雄接見朴振是因為後者希望就前首相安倍晉三去世致哀,二人並未就強徵勞工和慰安婦問題進行深入具體的對話。
南韓外交部評價稱,兩國外長時隔近5年重新展開溝通本身就具有重大意義。
不僅如此,從日媒的報導來看,日本對南韓能否真正解決問題並不樂觀。 NHK報導稱,日本政府將繼續謹慎關注韓方能否在日企資產強制兌現前制定出日方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
日本《朝日新聞》更是指出,朴振和林芳正在會談前未進行公開發言,會談結束後也未舉行記者見面會; 對於「並無妙計可解決問題的南韓」,日本政府顧及到黨內保守派的看法,不會表現出妥協的態度。
二戰勞工問題是韓日關係惡化的導火線。 南韓最高法院於2018年判決新日本制鐵、三菱重工向二戰期間遭日本強徵的南韓勞工進行賠償。 不過兩家企業拒絕執行判決,原告方遂啟動了資產強制兌現流程,預計最快將在今年秋天執行。
日本政府認為所有戰時遺留問題已通過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得到了最終、不可逆的解決,並將日企資產兌現視作兩國關係的紅線,要求南韓拿出解決方案。
2019年,日韓貿易戰讓南韓百姓對安倍晉三倒盡胃口。(美聯社)
「這次訪問是南韓就民官協議機制向日本做說明...... 南韓表現得更為急切和主動」,日本惠泉女學園大學國際社會學教授李泳采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 他指出,為了落實韓美合作,韓日間的配合是當前兩國關係最重要的課題,「這對尹錫悅政府來說是必要的,同時也是美國的要求。」
南韓仁荷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潘吉周則向美國之音表示,此行的意義在於確認兩國關係間的具體議題,而「勞工賠償問題本身具有技術性的層面,需要兩國進一步展開討論並就如何解決拿出具體選項。」
國際新形勢下韓日追求改善關係 共同利益還是各懷心思?
自去年到今年,美中對抗日漸加劇,再加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北韓連連發起武力挑釁,現有國際秩序遭到極大的撼動。
正是在這種形勢之下,南韓開始致力於改善與日本的關係,並強調兩國的共同利益。 南韓外長朴振出訪日本前表示,將同日本構建符合共同利益和價值的未來合作關係。 尹錫悅也在上月底舉行的北約峰會上表示,相信岸田文雄是能夠為兩國未來共同利益而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的夥伴。
與此同時,日本也多次強調了與南韓合作的重要性。 岸田文雄、林芳正在尹錫悅當選後曾在不同的場合表示,當前國際秩序受到威脅,日韓、美日韓合作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南韓仁荷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潘吉周指出,韓日在包括韓半島在內的東亞地區、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
他認為,「從韓半島和東北亞來看,韓日兩國直接面對著北韓的核與導彈威脅...... 北韓曾明確表示日本是核武打擊物件,對日本來說威脅尤其大。」 從全球範圍來看,「兩國在守護自由民主主義價值方面存在共通點,而且南韓、日本均與美國締結了牢固的盟友關係。 在全球供應鏈上,兩國都擁有先進技術,存在合作空間。 例如,Chip4(指美、日、韓、台晶片同盟)會議將於8月舉行,韓日都將參與其中。」
不過,日本惠泉女學園大學國際社會學教授李泳采認為,美日韓都希望日韓展開合作,但三方所需卻完全不同。
他表示,「日本希望通過與南韓的軍事合作,取得北韓核武和導彈有關情報; 美國是為了牽制和圍堵中國」。 而對南韓來說,由於文在寅政府在美中之間採取了模糊立場,美日軍事合作關係在這一時期取得了重大進展,南韓卻未能參與,「從而產生了被孤立的想法。 出於這一考慮,南韓也希望通過美日韓合作積极參與亞太地區的軍事事務,為此需要改善韓日關係。」
學者:韓日關係難獲根本性改善 美國調解將起到一定作用
在邁出第一步之後,今後兩國在採取具體行動的道路上面對的最大難關將來自國內。
對南韓而言,日本參議院選舉後,修憲再次提上日程。 岸田文雄表示,將繼承安倍晉三的遺願,儘快發起修憲案。 《朝日新聞》19日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也顯示,51%的應答者支援修憲,僅33%反對。
修憲是指對日本《憲法》第9條進行修改,承認可進行戰爭的自衛隊的地位,並允許自衛隊在一定情況下先發攻擊,使日本成為能夠進行戰爭的正常國家。
南韓民間對日本修憲的反對聲極高,再加上尹錫悅政府近期的支援率已跌破40%,若太過主動地推動改善對日關係,不僅不具備說服力,恐怕還將招致更大的反感。 事實上,南韓國內部分左派媒體已將朴振此行稱為「舉白旗投降」、「空手而歸」。
而從日本方面來看,不少意見認為安倍晉三的去世反而加大了岸田文雄改善日韓關係的難度。 《時事通信》報導稱,安倍晉三的去世使日本失去了最後一個能夠控制保守派的人物,今後保守派的舉動難以預測。 《朝日新聞》等也指出,若岸田文雄在歷史問題上對南韓採取緩和的態度,將引起保守派更猛烈的批判,因此日本政府很難採取積極的姿態。
2022年7月14日,日本民眾在自民黨本部設立的安倍晉三悼念處向這位前首相致哀。(美聯社)
南韓仁荷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潘吉周則認為,雖然兩國關係改善不易,但政府意願和所處環境好於過往,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另外,若兩國間和各自國內的關係改善進程陷入僵局,「美國的作用將凸顯,屆時美國如何遊說韓日也將對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起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