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歲應該開始學理財?是5歲?10歲?還是15歲?今天由謝哲青、蔡尚樺主持的《下班經濟學》中,就邀請到理財達人馬哈與永豐金融控股數位科技處副總經理嚴國瑞,要來教大家一輩子受用的聰明投資術,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養小孩要200萬! 1個秘訣讓你輕鬆存出至少240萬?
「要不要生小孩?」這一話題橫跨世紀,永遠被熱搜討論、許多國內民眾皆徬徨過。但這樣的人生選擇題,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許多人認為生小孩很花錢,國內曾有統計資料顯示,讓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都讀公立學校」,一切的開支加起來,養一個小孩至少需新台幣203萬元(不包含補習、才藝班等非必需開支),所以很多民眾都擔心「要養小孩的話,自己至少要先存到200多萬元」。對此,馬哈自創「6633法則」,可以存到新台幣240萬元,為一個可養小孩的基金。瑪哈表示,自己兒子從小時候起,就幫他們存壓歲錢,目前賬戶已超過7筆,唯一方法就是「一直存」;而所謂的「6633法則」,對股市父母來說不會太困難,亦非要家長一下拿很多錢,「但是你卻可以在孩子的每一個人生階段,幫他準備至少半桶金的錢,可以讓其做嘗試的事。」
「6633法則」子女存教基金
學齡前的0歲至6歲,年存50000元,6年存30萬元;國小階段的7歲至12歲,年存50000元,6年存30萬元;國中階段的13歲至15歲,年存10萬元,3年存30萬元;國中階段的16歲至18歲,年存10萬元,存教育基金與第一個60萬元(本金翻倍);到了孩子24歲變成社會新鮮人時,即第二個60萬元(本金翻倍);27歲孩子買車時,即第三個60萬元(本金翻倍);30歲孩子成家時,就是第四個60萬元(本金翻倍)。

根據72法則估算,預估年投資報酬率6%,估計12年資金可以翻倍。72法則是長期複利最簡單的算法,意即72除上你的投資報酬率6%(合理假設),12年過後,你的本金30萬元就可以翻到60萬元;若投資報酬率為12%,則僅需6年,就會翻倍。
金融學上有所謂72法則、71法則、70法則和69.3法則,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複利的結果。計算所需時間時,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相應的數字,除以預料成長率即可。例如: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複息年利率9%,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成長率),得8,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滾存至200元(兩倍於100元),而準確需時為8.0432年。要估計貨幣的購買力減半所需時間,可把與所應用的法則相應的數字,除以通膨率。若通膨率為3.5%,應用「70法則」,每單位之貨幣的購買力減半的時間約為70 / 3.5=20年。
瑪哈解釋,像孩子0歲至6歲年存5萬看似很難,但其實大多數孩子幼齡時會有紅包錢,換算下來對父母而言,每個月多3000元,存基金的概念的錢,「每年幫孩子存50000元,等到其6歲時,就存到人生第一個30萬的本金。」在孩子高中畢業那年18歲,許多家長擔心昂貴的大學學費,不少人選擇助學貸款,但你先前已存12年,0歲至6歲就準備了第一個本金,「你馬上在12年過後,孩子高中畢業時,你就先幫他準備好60萬元的大學學費,父母壓力會頓時變小,孩子也不會有一出社會就負債的問題。」瑪哈直言,做這件事(完成6633法則)其實是為了自己。
到了孩子國小階段,小學一年級(7歲)至小學六年級(12歲)時,一樣每年存50000元,到孩子12歲時,再存了第二個本金30萬元,「那30萬元經過12年就孩子大學畢業了,大學畢業有些人想出國唸書或懷抱其他夢想,其實家長又幫他準備了第二筆的60萬元。」這些對父母來講其實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你只要月存約3000元,1年50000元,到了孩子的國中階段時,家長的經濟狀況也較為寬裕,屆時1年10萬元,3年存30萬元。
等到孩子27歲,有些孩子開始想買車或購入小套房,「你也幫他準備了第3筆的60萬元;高中階段一樣是1年存10萬元,3年存30萬元;到第4筆的60萬元,就變成若孩子真要買房或者其他事情的話,可以發揮的錢。瑪哈強調,『6633法則』是可以被執行的,因為金額不會太多,然後你要找6%的投資指標也不難,很多工具都可以幫助你去篩選。」
瑪哈建議,「就是要平均12年擴張利率6%,因為我是用長期復利的概念;放了12年後就會翻倍是真的,重點是自己沒有辦法忍得住,就是它真的漲很多或者它跌的時候,你可以忍得住不賣掉它。」所有父母都可為孩子不同階段、人生的準備金。 (相關報導: 沒準備好,就別生小孩!買尿布時只想死、整天狂罵另一半,她道出育兒崩潰日常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