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之際,當局宣佈將暫停發佈該數據。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周二(8月15日)在記者會上宣佈,由於調查統計工作的「健全優化」,自今年8月起將不再發佈這一數據。
「經濟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統計工作需要不斷完善,勞動力調查統計也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他說。
他解釋稱,由於中國在校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畢業前尋找工作的學生是否應納入勞動力調查統計,社會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青年人年齡範圍的界定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是,根據中國統計局的官方網站,按照之前的統計方法,就業人員並不包括實習的各類在校學生。同時也明確就業人員的標凖是「年滿16周歲,為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在調查周內從事了1小時以上勞動的人員」。統計方式要作何調整,尚不得而知。
「目前大部分畢業生已經落實就業去向,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總體穩定。」付凌暉補充說。
根據公開信息,今年在統計局停止公布相關數據之前,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處於較高水平,且逐月攀升,1—6月各月分別為17.3%、18.1%、19.6%、20.4%、20.8%和21.3%。自4月開始就超過2022年7月的19.9%,屢創2018年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相比之下,美國2023年6月的青年失業率為7.5%,歐盟為14.1%。
青年失業率指的是年齡16至24歲人口的失業率。中國從2018年開始統計這一年齡段人口的就業狀況,但限于城鎮,而不包含農村地區。
周二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七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

中國正面臨艱難的經濟復蘇,房地產、科技和教育行業也遭受重創,中國的年輕人正面臨最艱難的畢業求職季。
國家統計局的這一決定在互聯網引發質疑。一些網民批評當局是「掩耳盜鈴」。 (相關報導: 「中國房市現在是不可投資的!」模範建商碧桂園身陷流動性危機,中國經濟恐怕還有一波逆風 | 更多文章 )
上個月,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在中國媒體財新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中國青年失業率高的問題「首先應當歸因於2020年以來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因為其對消費、企業營商環境乃至經濟整體活力產生持續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