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金磚集團大國,中國與印度能否克服分歧?

2023年8月23日,巴西總統魯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由左至右)在南非金磚會議期間合影。(美聯社)

在本周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國帶頭呼籲擴大該集團的成員和影響力。然而同屬該集團的中國和印度仍存在重大分歧。自2020年以來,中印兩國領導人就沒有舉行過雙邊會晤。

本周,金磚國家在約翰尼斯堡舉行了為期三天的峰會,討論該集團的未來。而該集團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磚國家中的兩個經濟強國--印度和中國能相處得多融洽。

金磚國家被許多分析師視為建立另一種全球秩序的嘗試,尤其是在面向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時。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建立這樣的替代秩序,抨擊美國的制裁和「長臂管轄」,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印度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作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一員,它向西方表明自己是抵御中國軍事擴張的堡壘,同時也與俄羅斯保持貿易關係,並拒絕譴責其入侵烏克蘭的行為。

印度總理莫迪是否在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仍是個未知數。中印兩位領導人都表示支持金磚國家擴增成員。習近平說,金磚國家的目標是「集眾智、匯群力,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印度與中國的長期邊界爭端未解

然而,中印關係的一大痛點仍然是兩國在其實際邊界--即喜馬拉雅山的實際控制線(LAC)上的持續對峙。

這次對峙開始於2020年5月,兩國士兵一個月後在加勒萬河谷發生沖突,造成2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士兵。此後,莫迪和習近平沒有舉行過正式的雙邊會談。

莫迪和習近平之間潛在的雙邊互動是金磚國家峰會最受矚目的地緣政治事件。前印度外交官比薩裡亞(Ajay Bisaria)告訴DW:印度已經明確表示,在實際控制線問題上緩和局勢和放手對雙邊關係正常化至關重要。

不過,儘管進行了多輪談判和不同層次的接觸,軍事緊張局勢仍在繼續。印度表示,如果中國違反邊界協議,雙邊關係就無法正常化。目前雙方都正在該地區建設基礎設施。

新德裡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中國研究所名譽所長阿查里亞(Alka Acharya)告訴DW,如果邊界爭端談判沒有進展,莫迪與習近平在金磚峰會上的會晤仍將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她說:「顯然雙方都沒想促成會晤,因為會晤不會產生任何有價值的成果。」阿查里亞補充道:「在這種情況下,現實將決定政治舉措,而非政治舉措決定現實。」

金磚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

在中國推動將金磚國家作為抗衡美國和七國集團力量的同時,其他成員國卻表現得較為低調。

在一次演講上,巴西總統魯拉說,金磚國家並不尋求站在「G7、G20或美國的對立面」。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也在本周早些時候的電視演說中表示:「我們不會被卷入全球大國之間的競爭」。

卡內基中國中心的非駐所學者莊嘉穎(Chong Ja-Ian)告訴DW,每個金磚國家成員「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他說:「金磚國家在多大程度上願意並能夠為了共同利益而擱置這些自身利益,這一點仍有待檢驗。」 (相關報導: 美國情報部門:普里格津墜機無關飛彈,但也不是單純意外 更多文章

莊嘉穎補充說,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有助於北京「減輕其面臨的一些壓力」。他也提到,只要中國認為自己「受到美國的遏制、包圍和壓制」,就會繼續將金磚國家視作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