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也能每年穩賺24萬?他靠ETF畢業五年達到財富自由,揭「被動收入」背後的操作法則

真正達到財富自由的方法就是當你睡覺時,也能夠賺錢!(圖/取自Unsplash)

這篇文章將講解收入的本質,我們該努力擁有哪些東西來產生收入,以及如何設定目標慢慢提高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

人生財富支柱

巴菲特曾說過:

如果你沒辦法在睡覺時也能賺錢,你就會工作到死掉的那一天。

If you don’t find a way to make money while you sleep, you will work until you die.

巴菲特是希望我們不能只靠工作來獲取收入,更要學著讓金錢為我們工作。

這句話有不同的解讀意思,從經濟學的四大生產要素的角度(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來講,如果我們沒有從現在開始累積各項生產要素,只單靠勞力,我們會工作一輩子。

別擔心,先別過度解讀工作的負面意義,頂級勞力所賺取的資本也夠我們生活了。

提高收入的方法之一,是創造一個基本的理財循環,把勞動所賺取多餘的收入拿去放其他生產要素上,利用金融資產進行生產,例如放在股票或是債券上,收取股息、利息、甚至是價格的增值上。

這個循環是利用主動收入來帶動被動收入,也就是利用工作來賺取主動收入,再將多的主動收入投資到能產生被動收入的股票、債券、房地產上。

舉例來說,一塊位於好地段的土地永遠有價值,土地、房屋就是一座城市的股票,把多餘的收入拿去買土地、投資房地產之後,我們便是將的資產附著在這個城市裏頭,跟著這座城市一同增長。

運用金融資產本質上就是生產的一環,如此而已。

未來收入

以名詞來看,投資是可以產生收入並同時保有未來增值可能性的資產;以動詞的角度來看,投資是買入具有上述功能的東西的一項行為。

如果想要透過投資提高未來收入,第一要務便是買進能長期產生現金流、帶來未來收入以及具有增值可能性的資產,這類型的東西有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股票市場會定期發放股利、股息能逐年成長、也能享有長期資本增值的結果;債券投資人大抵來說能定期收取利息並保有本金,但是增長可能性卻不如股票;房地產能收取租金並能抵禦通貨膨脹,而房地產就好比是買進一座城市的股票,把資產附著在這座城市的成長。

如果我們把「能帶來未來收入或是提高未來收入可能性」這件事便能稱作一項投資,從這個角度來想,投資這檔事便不限於買入股票、債券、房地產。

進階的投資,是擴及提升我們自身思維、提升我們的能力、甚至擴展我們的人脈等更廣的層次。

選擇參加訓練課程、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是項投資,因為這類型的行為可以增進我們的知識、提升技能程度,而這些事情都有可能提升未來的主動收入。

我們本身的能力可以換取主動收入,例如提供勞力、創意等等,更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累積資產不僅僅限於買入物質資產,更是要累積無形的資產,也就是著重於我們本身,我們自己,就是最好的資產之一。

每個月固定開銷這麼多,要順利存到錢就得先從減少「固定支出」開始。(圖/取自pakutaso)
小資族除了辛苦工作賺錢,也可以同時思考怎麼做可為自己增加被動收入。(資料照,圖/取自pakutaso)

全力衝刺第一桶金,創造被動收入

知道什麼是投資之後,便可以著手投資自己增加主動收入,以及投資金融工具增加被動收入,但儘管學了再多強大的投資方法,沒有起始本金都還只是空話。 (相關報導: 後疫時代超前部署 國泰台灣高股息傘型基金 投資超給利 更多文章

我們平時就要開始累積多餘的資產,並運用適當的金融工具(股票ETF、債券ETF、房地產ETF等等)進行準備工作,等需要用錢時便能處變不驚,毫不緊張,如果只知道追求享樂,完全不儲蓄投資的話,長遠看來只會自招禍害,落得晚景淒涼的下場。